聚焦两会|东莞如何为“后浪”们筑牢心理防护网?代表委员这样提议……

2月5日上午,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开幕,市长肖亚非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为加快打造品质教育,东莞要实现千人以上中小学全部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对推动校园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工作,代表委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呢?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50_副本.jpg

在最新公布的第四批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中,东城中学、石龙中学、松山湖中心小学、万江中学、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共5所东莞学校上榜。记者在东城中学的心灵驿站见到了心理教师卢建谊,她正在整理过去一学期的心理辅导档案,共200份来份,涉及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亲子冲突等。“初中生对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在意的,来我们这里接受辅导的学生,因人际关系困惑的比例很高。还有就是亲子关系,父母陪伴的长期缺失,会导致孩子出现极端行为。”卢老师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56_副本.jpg

卢建谊于2001年入职东城中学,成为该校第一位编制内专职心理教师,她的工作包括心理教育的校本课程制定、执行,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编排心理剧、班主任培训、家庭沙龙等,并完成每周不低于15个小时的心理辅导。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21_副本.jpg

每个月开展一到两次特色心理班会课

而该校最有特色的,要数每个月一到两次的心理班会课。“每位班主任级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去设定主题,教案还要经过心理老师审查,我们也把这种课形成了一种系统,既有常规的,也有一些心理班会课的比赛。”东城中学副校长张玉梅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29_副本.jpg

初二学生陈星儒回忆起自己的心理班会课,印象深刻的是好玩的游戏互动。“比如玩蒙眼游戏,其它人负责指挥,道路很崎岖,我们还是最终胜利了,我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家长吴女士则表示,学校是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更加方便和科学。“因为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我认为没有健康的心态,也学习不好。”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502_副本.jpg

建议鼓励更多教师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的学校,目前该校已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并聘请了东华医院心理科两位主任进驻校园,对危机个案进行督导。目前,该校已有1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人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7人获心理健康教育A证、78人获B证、155人获C证。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41_副本.jpg

对于校园心育队伍的发展扩大,一直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市人大代表陈少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知道很多学校都有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而且对心理教师挺重视的。但有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差民办的学校,可能还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者配备的专职心理教师水平没有达到我们国家标准。”她建议除了聘请专职心理教师之外,学校可以大力去鼓励和支持其他老师考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或者B证,可以当兼职的心理教师,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38_副本.jpg

作为拥有一支较为成熟心育队伍的“上榜”学校,东城中学副校长张玉梅则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编制,明确岗位和加大资金投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课程,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微信图片_20210205154445_副本.jpg

加强家校联动 共同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线工作者,东城中学心理教师卢建谊表示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校更紧密的配合。“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在重视的同时我们发现,其实他们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了解是不足够的,通常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跟家长反馈情况,很多家长首先是惊讶、否认,觉得怎么可能这么小的孩子会有心理问题呢。”#p#分页标题#e#

对此,市人大代表陈少娥表示需要家校联合,牢筑青少年心理防护网,为成长护航。“如果政府、学校联合起来,多邀请一些专家和专业的老师,给家长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家长们更多地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防范于未然,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记者 何安琪 吴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