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2021年东莞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市人大代表胡嵘苹仍然坚持走访联系群众、开展实地调研等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虽然今年是本届任期的最后一年,但她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岗,圆满完成人民交给的任务,给任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除了市人大代表的身份,胡嵘苹还是东城教育管理中心思政教研员、东莞市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回首四年多的履职历程,从人民教师到人大代表,胡嵘苹始终牢记群众重托,不负使命,为教育事业,为群众利益,积极建言献策,在代表履职尽责的道路上认真前行。
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担当
胡嵘苹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最多的是与学生和家长打交道。随和,是她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她总是流露着亲切笑容,言谈中又充满了自信。这让她更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更容易听民情、察民意。

今年她驻点东城街道花园新村社区和星城社区,每个月都驻点联系群众,走访社区,听取社情民意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多走访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解决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胡嵘苹心中,居民群众的事情大于一切,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谋福祉。

翻开胡嵘苹的履职日志,写满了许多参加代表活动的点点滴滴:“2017年3月6日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预算监督调研座谈会”“2018年8月28日在选民接待站开展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活动”“2019年7月19日参加交通拥堵治理专题视察和接待选民群众活动”“2020年5月11日参加复学防疫专项视察”……一桩桩、一件件,胡嵘苹代表都积极参与从不缺席。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提到“人民”两个字,胡嵘苹总是饱含深情。不管是履职学习,还是参加视察、调研等,只要是代表活动,她绝不因个人原因缺席。
“我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双群众雪亮的眼睛。”朴素的话语里,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民奔走呼吁的强烈愿望与责任。

人民代表为人民,共克时艰显担当。作为一名代表,也作为一名教师,去年,在防“疫”工作中,胡嵘苹坚守教育防控阵地,承担线上课程重担,上好思政“疫”战课,坚守育人云课堂,用一颗赤诚的教育心,用专业知识展现着人民教师的风采与担当,用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为这场战“疫”增添了一份又一份温情。
“大疫当前,我们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把疫情当成教材,激发孩子们坚韧不拔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思政教师坚守的责任……”这是胡嵘苹在疫情期间写在工作日志的上一段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对做好代表工作的赤诚和执着。
履职以来超半数建议与教育相关
扎根基层教育23年,胡嵘苹从来没有忘自己“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胡嵘苹心中最挂念的是校园里的孩子,她想得最多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

梳理胡嵘苹这四年多来提出的13条建议,超过半数是关于教育的,而且每一条都落地有声。从2018年开始,每年至少提交一个与教育相关的建议。

2018年,胡嵘苹调研发现,受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父母从小教育不当等诸多因素,部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她建议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提升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心理品质,构建和谐校园。

随着我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19年,胡嵘苹指出,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繁重。她建议借机构改革之机,理顺镇(街)层面教育管理体制,由市层面出台有关指导意见,统一镇(街)层面教育管理机构设置,统一镇(街)层面教育管理部门人员配置标准,加强镇(街)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力量,激发镇(街)层面教育发展活力,为我市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提供机制保障。#p#分页标题#e#
2020年,我市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通过三年,力争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6个。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胡嵘苹发现,现有的政策矛盾和行政办事流程的不畅,严重影响教育扩容提质工作的推进。因此,她提出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公办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提供更优质教育资源。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是人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胡嵘苹提交的这些建议,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
据了解,今年两会,在胡嵘苹提交的建议中,亦有涉及教育领域。这位教育领域的“代言人”,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展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