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城蝶变开新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加快推进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

鸟瞰效果图.png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供给和支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精心“排兵布阵”,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创新样板工厂等核心板块,建立从前沿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3.jpg

新材料3年后实现量产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降可降低30%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新材料研发车间内,上千个电池样品正在测试设备上进行充放电,测试新型电极材料的技术性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近几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降低锂电池成本同时提升其续航能力成为全球研发的热点。实验室开展的电池新材料研究项目目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预计3年后实现大规模量产,届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可降低30%。

“一代材料就是一代电池,一代电池带出的就是一代汽车,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解释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每天最多能生产500公斤新材料,今年这个材料就可以小批量地推出。我们预期三年以后,它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动力电池材料。”

2.jpg

“创新样板工厂”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

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设立“创新样板工厂”,即将实验室科研成果进行小、中试孵化,为真正的工厂产业化“提前试水”。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基础研究项目难以产业化、产业型研究项目缺少基础研究的僵局,也推动着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