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加快“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建设

在莞深交界处,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的天集·磁海产业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前来咨询入驻的企业客户络绎不绝。

根据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第一季度,黄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11.4%。

今年以来,黄江镇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建设。今年5月,黄江携手天集·磁海产业园在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成立联合招商办公室,备受外界关注。

为加快推动“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建设,黄江以党建护航重点项目建设,力求从组织工作层面破解一批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贯彻落实到基层一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奋勇前行,汇聚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战略机遇背景下,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南部九镇”推动莞深融合发展。黄江作为南部九镇之一,承担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的重要使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前进方向至关重要。

为此,黄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黄江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在制度建设上,黄江把党委扩大会议推进事项全部纳入督查考核,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强力督导制度,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同时,黄江镇委坚持问题导向,将强化党建统筹引领作为一个轴心,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努力破解党建工作领导指导不够、政策聚焦不足、统筹推进力度不大等难题。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重大工作紧密结合,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深度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和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由于毗邻深圳且村镇经济活跃,在黄江镇各村大大小小的工业园中,活跃着大批民营企业的身影。“民营企业活,产业经济就兴旺,就业就有保障。”黄江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黄江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黄江创业创新领域的活跃力量。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黄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企业大走访、深调研、强服务”活动,实行班子领导+部门+社区(村)三级联动,对3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服务;并以“清单消耗制”方式压实班子领导走访服务企业的责任,通过实施“一企一策”着力解决企业转型发展难题。

为给中小微企业解困,黄江相关部门联合全镇银行金融机构,为企业创建融资平台,大力开展对企业融资政策宣讲,为有需求企业进行对接咨询服务。此外,黄江还成立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建立“领导牵头、部门联动、跟踪督导”的服务机制,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项目的基础支撑、需要高端产业的长期布局。2021年黄江将聚焦聚力南部九镇高水平发展定位,全面对接参与大湾区建设。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紧抓深圳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双城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科技创新资源溢出,全力培育、引进高精尖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为推动基层经济协同并进,黄江进一步健全完善运作机制,规范落实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机制、党组织统筹领导机制、区域党建联动机制等。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只有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打造“红岭园区”共建“益企”阵地

今年5月末,黄江3家企业在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上签约了投资总额达46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

在项目招引上,近年来,黄江更新发展观念,逐步从过去的一个一个项目引进向整个园区、整个体系引进转变。此次引进的项目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加快黄江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按照规划,黄江作为松山湖、光明两个科学城的合作示范区,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发展共性技术研发、中试试产园区等功能,承接两个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为此,今年以来黄江建立“小分队、大领导”招商模式,瞄准深圳高素质企业外溢转移,主动加强产业协作,同时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型产业培育。#p#分页标题#e#

“直接安排党员干部与企业对接,能够有效确保引进的项目符合要求,避免引进一些落后产能。”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天集·磁海产业园的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刚成立一个多月,但该产业园已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并通过增设沉浸式5G+VR党建学习机等方式加强党建学习。

接下来,黄江将以天集·磁海产业园为轴心,规划、升级镇域交通路网,为项目投产做好准备;并由班子领导联系跟进,为项目进驻提供“上门办证”“集中办证”等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形成以“非常之心”引项目,以“非常之为”争项目,以“非常之力”建项目的鲜明导向,扎实推动招商工作面向深圳、面向大湾区。

今年5月,天集·磁海产业园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受访单位供图

目前,天集·磁海产业园已储备高科技企业超30家,意向定制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其中七成左右来自深圳,主要为宝安、光明和龙华等地。产业类型上,智能制造约占比35%,新一代电子信息占比近40%,高端装备占15%,这些符合园区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的项目定位。

一个月前,黄江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6个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镇提升”示范镇街创建单位之一。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黄江正在加快打造“红领园区”,以裕元工业区、天集·磁海产业园为示范点,通过党建引领工业园区发展,打造成集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一体的“益企”共建综合阵地。

“红领园区将搭建人才服务驿站,帮助创业人才解决创业的烦恼,并积极探索把党建工作植入创业型企业孵化服务全过程之中。”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党建+创业”的模式将帮助创业型企业孵化成长、解决创业人才的发展困惑和融资困难。

园区内还将提供“党建+服务”,以推动企业及高层次人才办事绿色通道,积极宣传并落实市、镇二级助企引才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人才解决多方面实际困难;同时健全党务专业培训等,推动园区“两新”组织贴近企业需要、贴近党员需要、贴近职工需要,发挥出引领作用。

重大项目工作现场成“战场”“考场”

星河人工智能小镇项目正式拆迁,领益智造精密金属加工项目动工,正扬电子智能驾驶、新能源项目动工……去年以来,黄江的亿级项目甚至百亿级项目频频动工建设,依靠的正是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激情燃烧的干事创业队伍。

今年,黄江紧紧扭住重点项目“牛鼻子”,聚焦重大项目攻坚,推进莞深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接下来,还将推动总投资超60亿的航天电器、大富、晨讯等优质项目在9月份动工建设,推动总投资超100亿的领益、安世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在第三季度开工;推进宏道电子、盛翔精密等22家企业的工业投资技改项目,并促成新美洋、惠伦晶体等4个重大制造业项目在年内全面投产。

重大项目往往连带着征地困难、审批流程复杂等诸多挑战。因此,黄江把重大项目工作现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战场”和检验考察干部的“考场”,通过深化经济运行监测等党员突击队经验作用,黄江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重要任务中打硬仗、扛重活,推动更多机关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从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形成黄江党建引领重大项目的“红色密码”。

黄海敏是黄江镇房屋征收办公室(下称“征收办”)A组组长,主要负责东莞轨道1号线黄江段以及黄江主干道改造工程的征收工作。随着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黄江镇的区位优势越发凸显,这也使得黄江的地价房价一再创新高。其中,轨道交通沿线以及连接深圳的公路沿线的地价更是水涨船高。

“村民的期望值越高,土地征收工作就越难推进。”为此,黄海敏及其组员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土地征收工作中。

“群众避而不见,那我就要更加主动,除了正面沟通,还可以侧面调查。换位思考、了解群众需求是征收工作的突破口。”多年的基层一线工作让黄海敏明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真实的心声,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群众之中。

截至目前,黄江北站、中信红树山明挖风井及其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北岸联城工业园9号风井、黄江停车场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征收完成率均达到100%,黄牛埔站征收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

为精准把握重点领域用人需求,黄江统筹全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等各类来源,通过聚焦重大项目攻坚,培养、发现一批“改革尖兵”“攻坚勇士”,从而大力储备党员干部,打造一支当下有执行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发展持续注入生机活力。

在此过程中,黄江镇积极构建党员干部执行力培育体系,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通过梯次储备、精准选拔、系统培育、动态管理,着力构建科学系统、公平合理的党员干部选拔培养和动态管理新机制,努力为党员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机遇舞台,为重点攻坚工作破解难关凝聚执行力量。

#p#分页标题#e#

根据《黄江镇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办法》《在黄江镇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考察党员干部》等制度,黄江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执行力建设,多角度、多侧面反映评价党员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在重大斗争、重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大力褒奖、大胆使用。执行力培育平台成为“有为有位、能上能下”机制的生动体现,一大批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获优先提拔重用。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镇53名党员干部获得职务职级提升(其中提拔为部门正职11人),1名社区书记被招录为公务员,鲜明地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156名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线锻炼培育,被择优选取作为发展对象并培养成为预备党员。

黄江改革印记

起步(1978年至1987年)

◎承接香港大批“三来一补”企业

◎1979年4月,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黄江藤器厂,随后积极承接来自港深的产业外溢,拉开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序幕。此时,个体私营经济也开始兴起。

腾飞(1988年至1997年)

◎顺应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势

◎20世纪90年代起,黄江镇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企业的重点,全方位开展“筑巢引凤”行动,外资经济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走出了一条外向型工业发展的道路。

提升(1998年至2007年)

◎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为了承接大量港台产业转移,黄江先后建成龙和工业园、裕元工业园和田美高新科技工业园,并成功引进工业企业200余家,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五金、塑胶、印刷、制衣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城镇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型(2008年至今)

◎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加快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全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加快构建深圳大都市圈内的高品质活力新城,初步形成了创新要素支撑、内外资双轮驱动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链接

黄江经济发展大事记

1978年

黄江公社推行生产责任制。

1979年

黄江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黄江藤器厂。

1980年

黄江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东莞黄江鸡啼岗毛织二厂建成投产。

1981年

黄江公社和大队两级均开办货栈,开展商业经营活动。

1982年

黄江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关系体制改革,分田到户,“三包”到户。

1983年

撤销黄江人民公社,成立黄江区。

1984年

开办农民林果学校,首期收自费学习学员260人。

1986年

撤区建镇,黄江区公所改为黄江镇人民政府。

1988年

黄江镇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成立。#p#分页标题#e#

1991年

黄江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东莞黄江威能电子厂成立。

1993年

三星级酒店——假日酒店开业。

1996年

田美高新科技工业园创建。

2000年

黄江镇引进公司与台商合作兴建的伯爵山庄开业。

2001年

黄江镇投资服务中心成立。

2008年

8家高新科技企业入驻黄江镇新规划建设的通信科技工业城。

2009年

黄江镇“国家卫生镇”正式挂牌。

2012年

荣获“广东省生态乡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园林城镇”称号。

2013年

黄江镇被国务院综改办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

2015年

深入推进“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启动美江电商产业园、富源科技园、北岸科技园等一批孵化器建设。

2017年

出台《黄江镇关于贯彻落实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及推动园区倍增工作的行动方案》,正式施行“1+6+N”倍增计划。

2021年

黄江镇首次明确提出,加快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奋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