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付雨涵/文 受访者供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这是网红“河南美美”徒步车上的标语,遗憾的是,8月21日一场意外,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远方。
和美美一样,福建岩龙的“张宋”今年首次徒步西藏,一人一车仨狗,目前已行走到波密,再有50天,他将到达终点拉萨。
徒步西藏这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旅途,自带光环和魔力,不少人趋之若鹜。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徒步西藏,冒着呼吸急促,皮肤晒伤,嘴唇干裂的风险,甘心前往,是救赎心灵,挑战自我还是短暂逃避,骗局一场?
【出发徒步】
提起美美,徒步者“张宋”非常惋惜,他们并不认识,印象最深的就是美美那像花一样的笑容,青春、阳光。“太遗憾了,她还很年轻,未来有无限可能。”
“张宋”来自福建龙岩,今年30岁,于4月底前从成都东站出发,转经雅安,走318国道线,计划于10月中旬至终点拉萨。这是他第一次徒步西藏,治愈失恋和失业。
外糙里细的“张宋”,提前学习了高海拔应对、急救常识,4月底,带着82斤重的行李出发了,可一路走来的辛苦,还是让他累到怀疑人生,“狂风,大雨,泥石流,塌方,落石都遇到了。72道拐,18弯,一不小心,可能头一扭就掉下去了,吓人。”

在自由和美景的“诱惑”中,他还是坚持走下去了,还有很多温暖的故事。
在进藏第一站,他救了一个人。
六七月份,他走到川藏第一关——飞仙关隧道上坡路上,他听见“嘣”的一声响,扭头发现一辆私家车把一个路人给撞飞了,滚到了水沟里。
他吓坏了,车里的女司机也吓坏了,手都在抖。
“张宋”赶紧跑到沟旁,托起受伤者的头,还好没有进水,然后询问他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他一边联系救援,一边安抚伤者,120来后,他陪同伤者去了雅安市的医院,全程照顾这名陌生的伤者,俩人在这场车祸中结下了终身友谊。“现在他应该已经出院了,我们成了非常铁的好哥们。”
这件事对“张宋”影响较大,“以前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格局小,眼界窄,这次救别人,我自己非常开心。原来我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很正能量的一面。”

第二个故事,他途中埋葬了一只怀孕的土拨鼠。
在6月1日318线上,一只穿越马路的土拨鼠被车子碾死了,肚子里还有好几只幼崽,有一侧鼓鼓的,出于可怜,他捡起土拨鼠,埋在了路边,留着一个尖尖的石头堆。“那一天特别热,我站起身时,背晒得很疼,非常想我老妈,想老妈煮的鱼汤。”#p#分页标题#e#
惊喜来得很突然,当天晚上,在一个加水站,一辆运输车出发得急,漏掉了5只鱼,正巧被“张宋”捡到,美美地做了一顿鱼汤。相信宿命的“张宋”,称自己是在接近天堂的地方,做了善事被上天眷顾了。

徒步的日子很枯燥和孤独。一辆没有助力的手推车,三条收养的狗子,随着他一路奔波,每天行走20公里,做得最多最琐碎的事情就是挪开挡路的石头,救助受伤的小鸟,给偶遇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简单的幸福都在影响和治愈着他。
“突然发现我有了更高的目标,想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
【关于流量】
318国道是相对平缓的线路,也是初次踏足西藏的,优先选择的线路。沿途的村庄、商店较多,安全比较有保障。“张宋”经常在道班、废弃的工棚旁歇脚,在靠近厕所的地方住宿,在加水站补充和做饭,陪伴他的除了狗子,还有网友。因为经常宿在厕所旁,网友给他起个绰号——张所长。
仅仅仨月,他的粉丝从几十人到9.3万人,近日每天上千人的增粉量,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

“张宋”直言,在行走西藏前,他不玩直播,甚至手机上没有视频软件。
4月21日出发时,他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在救人后的一周,他第一次开直播,因为胆怯,直播镜头对准他的后背和头顶的蓝天,他不敢说话,全程埋头走路,直播间里有人问“这是干嘛的?”他不敢回答。
走到康定时,他遇到了落石,担心影响交通,招呼了三四辆车,才合力把落石搬到路旁,那一次,直播间里的数量从200人陡增到近2000人。“第一次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
在埋葬土拨鼠后,晚上煮鱼时,他的直播间人数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值,将近1万,“张宋”全程很紧张,杀鱼、煮汤、做饭,说话声音略有颤抖。但做过销售、摆过摊,开过店的“张宋”,懂得察言观色和变通,短暂调整几天后,他给大家讲段子、开玩笑、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旅途中有趣好玩的种种,短短仨月,便从几十人涨到现在近10万粉丝,从透明小白已然变成了福建龙岩的小网红,这也让他看到了流量的价值。
流量高后,有商家找上门让他在直播间插播广告,也有游戏厂家找上门让他推介游戏,还有公会找上门要挂靠流量,“给的价格很好,我拒绝了,这不是我想要的。”
记者也发现,也有很多徒步者,获赞多,粉丝多,页面挂着“官方合作”通道。
【真假徒步】
要么行走,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这句旅行名句的影响下,每年4月到10月都是青藏线、川藏线最繁忙的时候。
“2017年起,徒步的明显多了。”进藏运输15年的卡车司机张杰认为,这和短视频的兴起中间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p#分页标题#e#

“内地去西藏有四条线,真正的天路就是109线格尔木到拉萨段。”张杰说,这条线是进藏海拔最高的路段,以海西州格尔木开始,沿途要翻越昆仑山、风火山及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在内地,一年有四季,在这里,一天有四季,是徒步和‘背包客’很少选择的路段,同时也是不容易堵车的路段,近两三年,选择这条路线徒步的也变多了。”
作为一名有着15年进藏运输经验的老卡车司机,他对徒步的印象“假徒步”太多。

在他拍摄的几段“假徒步”视频中,机动车在前面牵引,后面视频博主拉着车一边走一边直播,博主看到有人拍摄,扔过来一件破衣服,喊着“不要拍”,还有直播后,直接坐在助力车上离开的。张杰说,他还碰见过脚踩滑板车的,“当然,碰见真徒步的,我还是比较敬佩的,会给他们水,提供些帮助,但是,太少了。”
“推车徒步西藏月入3万?”今年4月7日,巴中市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曝光了“假徒步”乱象,在报道中,主持人对镜头外一辆汽车拉着徒步车慢慢前行,直播完上车赶路情况表示质疑,“假徒步利用团队和平台在背后炒作,为了出名为了利益,利用假象博取流量。在直播间骗取打赏从中获利。”2020年9月21日,华夏文明导报等多家媒体也曾曝光“假徒步”,有团队,用车拉,车前装有手机直播。
随着“假徒步”而来的,是“打假团队”,一位旅游视频博主向记者透露,现在网络太乱,眼花缭乱,有在徒步途中,真实打假的,也有为了打假而赚取流量的,“你见过一个人徒步,后面跟着七八个打假的人在直播吗?说白了,都是为了流量,开直播赚钱。”
“背包客”是真徒步吗?在“张宋”看来,他们最假。“下雨搭车,爬坡搭车,根本没有徒步精神。”张宋好几次开直播谈到这个话题,“背包客”曾是他的梦想,他欣赏这个群体用脚步丈量自然的勇气,曾经有多喜欢,如今就有多厌恶。
【直播收入】
不管真假,那些徒步西藏的人,一边拉车,一边开着直播,一趟旅行下来,到底能赚多少钱?“张宋”坦言,他吸粉主要是从直播间增粉的,直播间流量加上打赏,够平时徒步生活日用,但绝不可能致富。
这个说法在徒步者“立君”那里也有同样的说辞,一人一狗徒步去新疆的“立君”,在4年前遭遇车祸,失业两年,变得自卑且忧郁,为了重拾人生梦想和自信,他从2017年4月18日开始徒步,没有团队,没有推手,走了三个国家20多个省份,今年徒步穿越西藏和新疆,在8月19日的一则视频中,他透露了自己赚钱多少的问题,行走4年,粉丝近25万,平台总收益不到1万元,也有网友提出质疑,他回答:“这个社会很现实,你没有给平台带来收益,平台为什么要给流量推荐你?”
“打工十年一场空,徒步一年成富翁”“想致富,焊个车车去徒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这个徒步行列,据网友“天涯浪子”透露,他认为一位行走多年的徒步者,有一周直播收入超10万的例子,但随着徒步的人增多,流量也在分流,收入比以前下降不少。
【骗局还是救赎?】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在人们眼中,西藏的美丽,正如这首仓央嘉措的诗一样,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神秘魅力。
在视频里,一人一车一狗是标配,在视频外,或许皮卡、车子和团队才是真标配。“徒步西藏”热潮中,不否认有真正的徒步修行者,他们在这里历练,见证了行走的力量,洗涤了心灵,找到了人生新方向,也不否认,有更多的人打着徒步的名号,只为名利。“一个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徒步者,仅仅靠拍短视频骗人挣钱的导向是错误的。”8月15日,画家吴高龙曾在微博里对徒步西藏提出疑问,高原上行走不推车还困难重重,慢如龟速,推着车是如何做到日行30公里的?他认为,多数直播徒步西藏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很多人趋之若鹜,这种现象值得反思。#p#分页标题#e#
尽管“张宋”算是流量的既得利益者,但他不建议年轻人赶潮流去徒步西藏,“太辛苦了,风餐露宿,突发事情不说,长时间走下来,膝盖、肩背、心脏都会有损伤。”“张宋”说,冲着流浪来徒步的人,也未必会有高额回报,他的幸运源自12年来的社会经验,积攒的口才和通变思维。此次徒步西藏也让“张宋”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他表示,如果回归生活,他不会再去做原来的工作,会投身自媒体,主打短视频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