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一体化“宕机”十年,环形城铁“重启”潮揭汕

从地图上看,如果说广东状如一只东西走向的大鸡腿,那么粤东粤西就是肯綮交错的边角区域:鸡腿上大块的肉都在中间,边角部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堪比鸡肋。这么说,并非对粤东粤西不敬,广东区域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格局。
广东十四五规划定义汕头、湛江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确立“双核+双副中心”模式,对于沉寂已久的粤东来说,这是又一次的机会。近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推进粤东城际“一环一射线”项目——思路是以交通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汕潮揭都市圈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汕头主政者接连赴揭阳、潮州考察,共同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协同。
一体化何其难也。十年前提出的汕潮揭同城化概念,目前实质性进展甚微。最开始的高铁站设在潮州、唯一的机场在揭阳、港口在汕头,“排排坐分果果”的交通枢纽布局一度屡遭诟病。如今粤东城铁画了一个圆圈将三地打通,动机上暂且不论,从结果上来讲无疑是一种找补。
亡羊补牢委实不晚。改开至今,粤东错失一个又一个机遇——格局无波动、经济未突破,粤东一体化也是持续“宕机”。在获得十四五规划利好后,粤东又一次出发。省级层面强力推进粤东城际铁路,就如同是一记“硬重启”作业。这一次,粤东能取得突破吗?潮汕三市经济总量、增速都不尽如人意
“粤东一体化”,十年蹉跎两茫茫

古潮州港、凤岭港、樟林港、汕头港……唐宋以降直至本世纪初,粤东新兴市镇随河道和海陆变迁逐渐向东南迁移,港口门户往往就是粤东中心城市所在之地。在高铁开通前,铁路并未对粤东城镇化产生根本影响。由于铁路建设长期滞后,粤东城镇沿区域干线公路蔓延,形成以汕头为主中心,以潮州、揭阳为次中心的城镇密集区。
潮汕平原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人口众多,空间狭小。1991年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分治,三个辖区形同小“三国”,三市之间争资源、争项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博弈的结果是丧失共同发展机会。在强大区域竞争压力下,三市想要避免被边缘化,唯一出路就是整合。
201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粤东一体化”,次年进一步提出“推动汕潮揭都市区一体化”。2012年,汕潮揭首次联席会议召开,《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显示,三市将建立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实现通信资费同城化,联合打造上中下游产业联系紧密、相互配套、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除了通信资费同城化外,上述目标均未实现——哪怕“通信资费统一”也并非同城化的结果。目前,《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早已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
除了宏观层面的同城化规划落空之外,具体产业层面的合作也乏善可陈。2017年,《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获批。预想的方向是,汕潮揭发挥海港、空港和高铁站枢纽作用,合力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同时依托合作区规划建设,三市实现“项目错位布局、产业错位发展”的优势互补。
这个省级合作区还出现在广东十四五规划报告中。但是,相比同级别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声量最小、成果最少、存在感最差。在十四五规划中,汕头和潮州尚有“共同打造临港空铁经济区”之表述,揭阳只字未提。揭阳、汕头各自的重头戏还是自家的临空产业园、临港经济区。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及项目表,红色部分为近期实施项目
一环一射线,粤东城际圈住汕潮揭
港口、高铁站、机场分属三地确实尴尬。有人认为,汕潮揭分家后,各市行政区划偏小,腹地仄逼,由一市来独建交通枢纽不现实。出于共同利用交通资源的初衷,先后将空港、高铁、深水港配置在三市,形成汕头广澳港、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厦深铁路潮汕站“三足鼎立”格局。初衷也许是好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布局在过去十年成了坊间笑料。
这种尴尬感在后续高铁站进入汕头和揭阳后慢慢消退,也许五年之后就会消失——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来了。广东省发改委的信息显示,年底前汕头至潮汕机场段先行工程将开工,明年年中前“一环一射线”全线开工建设,预计到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项目“小编组、高频次、公交化”运输,站台候车、即停即走;采用非座席制,推动项目与城市公交“一卡通”。
具体来看,“一环”是指汕头—潮州东—潮汕—潮汕机场—汕头、“一射线”是指潮汕机场—揭阳城际铁路。项目连接汕头站、潮汕站、揭阳站、潮汕机场等对外交通枢纽;汕潮揭城区主要经济据点、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枢纽将“串珠成链”,三市中心城区之间,三市中心城区与汕头站、潮汕站、揭阳站、潮汕机场之间半小时通达。
“一环一射线”并非粤东城际铁路全部,国家发改委《关于粤东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显示,粤东城际规划总里程460公里,最终将形成“一线两环两射线”城铁网。“一线”为汕尾—汕头—饶平城际铁路;除了上述先行开工的“一环一射线”外,另外“一环”为汕头—潮汕机场—揭阳南—普宁—汕头,“一射线”为普宁—惠来城铁。
目前,汕头至汕尾铁路已于2018年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通车;揭阳至惠来铁路已于2020年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除了城际铁路之外,潮汕大桥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潮汕大桥的建成,将极大促进汕头、潮州两市交通体系完善,是打造汕潮揭“1小时生活圈”的重要交通基础。在两市交界地带,省道233线潮汕路(潮州交界—大学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增强。汕头、潮州、揭阳战略新兴产业及战略支柱产业,羸弱且雷同
交通痛点缓解,雷同产业协同很难
交通一度是粤东的最大痛点,多年之前高铁站、机场选址乃至命名之争盖源于此。如今高铁成网、城际铁路成圈,交通痛点祛除在望,粤东一体化进入真正的“深水区”。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做出规划动员后,近期潮汕揭三地动作连连,汕头党政代表团接连考察潮州、揭阳。
据汕头日报消息,11月3日,汕头党政代表团赴潮州考察学习,就深化两市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协同、加快建设汕潮揭都市圈等进行交流探讨。11月17日,代表团赴揭阳考察学习,考察揭阳产业发展、古城改造等,并就深化两市合作、建设汕潮揭都市圈等进行深入交流。这是2019年“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第七次联席会议后,时隔两年汕头牵头再议合作。
与此前七次联席会议三地主政者“同聚一堂”相比,这次汕头主政者是分别考察潮州、揭阳,这跟汕头被赋予“省域副中心”地位不无关系。潮州主政者在接待汕头代表团时表示,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引领粤东发展的“火车头”,此次前来潮州传经送宝、深化合作,吹响了新征程上汕潮揭都市圈建设的新号角。
汕头党政代表团在考察潮州、揭阳时提出了同一个主张,即“共同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文化交流合作、社会共治共享”。交通互联互通已然成型,产业该如何协同?在考察过程中,汕头主政者提到汕头要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与揭阳“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不谋而合。只是,这样的“不谋而合”如何转化为驱动力而不是内耗呢?
目前来看,汕潮揭三市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例如服装纺织均为三市支柱产业,揭阳与汕头近来均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潮州则大力引进天然气等能源产业。三市经济总量不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大项目带动。
对此,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的建议是,三市可利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汕头设主实验室,在潮州、揭阳设分中心的契机,寻求科研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潮州与汕头可以共同研究开发“澄饶联围”,共建产业平台;此外,三市在“侨文章”上也可探讨共同做大做强;汕头和潮州也可探讨旅游产业合作。福布斯2021中国内地富豪榜(左)及泰国富豪榜(右)前20名,潮汕商业巨擘遍布全球
汕潮揭要抉择,以邻为壑抑或放开胸怀
产业协作痛点可以与交通痛点一样依靠外力来协助解决,营商环境和合作心态则是潮汕地区必须自我革新的。值得关注的是,在会见汕头党政代表团前几天,揭阳党政领导带队去深圳招商,并召开座谈会介绍揭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环境情况,动员旅深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这里的背景是,潮汕超级富豪多,他们回乡办学、做慈善积极,但很少有投资兴业案例。
在韩山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教授梁红卫看来,潮汕地区部分市民包容性不足,社会交往过分倚重地缘、血缘;部分公职人员缺乏进取精神,担当意识、改革意识、服务能力不强,行政效率有待提高。汕潮揭市民普遍使用方言交流,普通话普及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形成排外表象,造成外来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阻碍不同文化交流。
此外,陈鸿宇认为目前汕潮揭都市圈内部具备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基础,但各自为政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打破,全面实质性合作进展不尽如人意。那么,三市未来该如何利用各自优势,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潮汕的春天还会到来吗》作者谢海生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守土责任和格局胸怀的“两难问题”,三市需要协调和取舍,但难度很大。
谢海生的观点是,阶段性出路依然是协调揭阳的惠来和潮州的饶平与汕头深度合作,由汕头主导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此形成湾区经济引擎,带动三市共同发展。梁红卫的观点是,三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合作主动性和自觉性,破除以邻为壑的心理藩篱。只是,要求别人总是容易,约束自己何其艰难。
有人认为粤东区域长久以来跟不上形势,主要是因为获得的支持太少——有网友认为,如果把深圳这些年获得的各类资源倾泻到汕头,那么粤东的发展会完全不一样。其实倒也未必。广东区域不平衡糅杂了太多地理、历史、人文因素,是各种内外因交织而形成的。
如今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新立,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项目以交通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谋求汕潮揭都市圈深度融合,推动粤东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华东地区更好更快联接,促进粤东地区高质量发展。但愿这一次的交通“硬重启”,能让宕机已久的潮汕“澎湃”起来。
参考资料:
潮汕分市纪事.李宏新
竞合中携手前行.南方日报
汕潮揭 “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南方日报
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十四五规划、统计年鉴
汕头至潮汕机场段先行工程年底前开工.汕头日报
推进粤东城铁和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南方日报
原标题:《粤东一体化“宕机”十年 环形城铁“重启”潮揭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