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直接而持久的拉动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F20峰会)于2021年12月3日至5日在广州举行。IFF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先生出席并演讲。  

  黄奇帆指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内卷”、“躺平”,而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要形成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会形成五个新特点:

  第一个特点,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贸易相通逐渐带动中国资本走出去,在当地投资企业满足当地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新经济从一诞生就具备全球化的基因,有走出去的需要,比如说数字经济代表的抖音、腾讯、阿里等,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国际化,如果不走出去竞争力就会天生不足,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居下风。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有更加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吸收全球的养料,更需要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将内循环与外循环由过去商品流通的大进大出升级到资本要素跨境的便利流动。

  第二个特点,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增加进口双向并重的这么一个特点。当今世界,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而进口大国一般是经济强国,进口所需的外汇可能来自于技术和服务等贸易顺差,也可能来自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支付。

  他指出,对世界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十年累计商品进口量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总量将达到5万亿美元,两者加起来超过27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对以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直接而持久的拉动,进而助推世界经济循环逐渐走向复苏、走出低迷。

  第三个特点,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东中西同步开放。

  自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已经分六批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了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全覆盖,特别是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沿线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快速发展,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空间。随着产业的兴旺和人口的集聚,城市经济加快繁荣,形成了内陆地区新的陆港城市,一些重要枢纽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郑州等由过去的开放末梢变成了开放的前沿。

  第四个特点,从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存在着逆差大、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比重高,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比重较低的问题。国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发展服务贸易,同时决定每年召开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服务贸易的比重将会逐步提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将共同支撑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五个特点,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与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中国加入WTO二十多年,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接受、适应、融入以WTO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我国提出实施贸易自由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主动应对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更深层次开放,从过去几十年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转变,实则是要全面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国内国际营商环境趋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