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进入12月,塘厦“双喜临门”。
产业方面,顺络电子项目即将正式投产,这是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下称“临深产业基地”)首个正式投产的重大产业项目。
交通方面,赣深高铁全线通车。塘厦就此迈入轨道交通时代。
塘厦处于东莞镇域经济第二梯队,是东南临深片区中心,也是东莞经济转型发展、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在GDP连续迈过400亿元、500亿元大关后,塘厦提出新目标:到2025年,力争迈入700亿元俱乐部。
当前,东莞正谋划立足“双万”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作为东莞经济重镇的塘厦,未来工作重点在哪里,又将从哪些维度来认识和推进这些重点工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前夕,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塘厦镇委书记黄贵洪。

▲塘厦镇委书记黄贵洪
新答卷:
用“八个全面”来概括
东莞日报:塘厦是东莞经济重镇,过去五年,贵镇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新答卷?
黄贵洪:过去五年,总的来讲,塘厦可以用“八个全面”来概括。即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产业转型全面加快、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发展活力全面释放、社会治理全面进步、幸福指数全面上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02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502.67亿元,税收总额突破100亿元。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0年全镇社区组两级收入总额、净资产分别为12.38亿元和81.64亿元,在2020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乡镇中排第12名。
已启动20平方公里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累计引进14宗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08亿元。成功引进瑞勤、顺络等重大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394.2亿元,26个已动工建设。诞生首家年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4家。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4家,工业总产值跃上1000亿台阶,达到1053.47亿元。五年新增高企328家,总数达392家。
我们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市赋予建设东莞东南临深片区中心和莞深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盘活存量土地和处置闲置用地2791亩,统筹社区土地5947亩。五年市场主体增加3万多家,总数达6.64万家;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8205个。
新目标:
力争迈入700亿元俱乐部
东莞日报:东莞正谋划立足“双万”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对标全市发展目标,结合塘厦确定的发展方向,贵镇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
黄贵洪:今后五年,塘厦将瞄准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锋、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标杆、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全力以赴把塘厦建设成为党建强、产业强、城品强、民生强、生态强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力争全镇GDP迈入“700亿元”俱乐部,在全国百强镇排名继续进位上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我们鼓励本土龙头企业立足塘厦开展产业链国际布局。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通过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打造1-2个区域商业新地标。支持汽车消费产业发展,打造东莞临深片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展销中心。
赣深高铁已经开通,塘厦将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要素资源流动,探索以市镇联合统筹的方式开发东莞南站周边地块,注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要素,把东莞南站片区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
我们还要全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解决污水管网修复、雨污分流、最后一公里接驳等问题,确保重点河涌水质保持V类水以上。实施教育强镇战略、文化强镇战略。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改革,加强社会治安建设。
此外,以建设莞深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依托,在规划引领、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品质、社会民生等方面向深圳学习、与深圳对接,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新作为:
把临深产业基地当作“一号工程”来抓
东莞日报:塘厦瞄准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锋的目标。在莞深融合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方面,有哪些发力点、硬举措?
黄贵洪:塘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重镇”,将充分发挥塘厦在莞深中部的区位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基地为支撑,以项目为龙头,以企业为支柱,以创新为根本,以空间为关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塘厦培育为莞深交汇地区的新增长极。
一是以产业基地为支撑,全力打造战略新引擎。把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来抓,未来五年力争完成土地统筹整备3000亩,招引3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推出标准地1000亩以上。
二是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吹响未来产业新号角。力争推动签约引进的39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达效,打造1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50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以大湾区(东莞)应急产业园为依托,打造500亿级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致力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专业小镇。
三是以骨干企业为支柱,培育先进制造领头雁。培育更多年产值超5亿元的先进制造企业,推动10家企业进入全市前100强。力争累计推动上市企业5至10家,全力打造鲲鹏计划“塘厦板块”。
四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全面激发经济新动能。牢牢把握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化合作机遇,推动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力争五年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0家,科技转化加速器数量达3至5家。
五是以空间拓展为关键,构筑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五年统筹收储整备土地超过3000亩。推动若干个成熟产城融合项目完成单一主体挂牌招商并动工建设,打造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