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镇街书记访谈|长安镇:在东莞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核心提示:

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十、获评领导班子工作优秀镇,囊括37个全市“单打冠军”,茅洲河水污染综合治理顺利通过国考;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不久前,在长安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说明了长安镇“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那么,过去五年里,长安镇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取得哪些成绩?立足“双万”新起点,长安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前夕,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


▲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

6项指标居全市镇街首位

东莞日报: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东莞上下攻坚克难、奋进新时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过去五年,贵镇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新答卷,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或“数字”,盘点一下贵镇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叶孔新:过去五年,长安镇6项(进出口、进口、出口、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高新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翻倍增长、6项(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出口、市场主体、四上企业数量)居全市镇街首位,生产总值从400.5亿元提高至801.9亿元,增长100%,地均GDP每平方公里超10亿元;进出口总额从1178.8亿元提高至2861亿元,增长140%,占全市超五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从1303.6亿元提高至2355.3亿元,增长81%,占全市十分之一;市场主体从6.4万户增至12.2万户,增长91.2%,占全市十分之一;集体资产规模170.4亿元,占全市十分之一。

过去五年工作,可以用“干事创业更有精气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城市环境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秀美、民生保障更加殷实、和谐局面更加稳固”这6个“更”来形容。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干事创业更有精气神;二是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三是扎实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环境更加优化;四是铁腕推进治污攻坚,生态环境更加秀美;五是倾力补齐短板弱项,民生保障更加殷实;六是深入抓好社会治理,和谐局面更加稳固。

▲《莲花山下美丽家园》

在东莞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东莞日报:当前,东莞正谋划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对标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等目标,结合镇党代会确定的方向,贵镇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叶孔新:未来五年,全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双区”建设,努力打造湾区智能制造中心、创新人才高地、产城融合典范、和谐善治标杆、生态魅力之城,在东莞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智能制造中心。持续壮大制造业这一核心产业,主动抢占关键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领域,建设制造强镇。

创新人才高地。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构建人才链,以vivo全球总部、OPPO研发总部建设带来的大量人才集聚为契机,主动承接深圳人才外溢。

产城融合典范。以国际视野、湾区格局、现代标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密切对接深圳、滨海湾,树立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品位。

和谐善治标杆。通过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和增强公德良俗倡导,提高法治程度和文明程度,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牢固树立认可家园、建设家园、维护家园的家园观。

生态魅力之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提升多措并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格局。

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湾区智能制造中心

东莞日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重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一直是东莞的鲜明城市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贵镇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方面,有哪些发力点、硬举措?

叶孔新: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长安镇目前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百亿级五金模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总部要素加速回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能视觉产业,今年1-10月,规上产值也达到了68.9亿元。与此同时,镇内的优质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俱优,企业对长安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充足,组成既“明月当空”又“繁星争辉”的产业梯队和发展格局。

接下来,长安镇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狠抓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不断优化服务链建设,促进“三链”精准衔接、深度融合,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湾区智能制造中心,不断推动产业现代化高端化。

一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电子信息、五金模具为战略支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智能机械、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形成更加强劲有力的产业战略支点。

二是深度推进产创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抢抓科技自立自强和国产替代新风口,积极承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安落地。

三是畅通促进内外循环。着力构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贸易体系。健全企业内销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培育高品质消费新平台,加大智能手机、五金模具等特色名优产品的推广力度,积极发展“流量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

四是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引进和培育产业契合度高、科技含量足、成长潜力大的投资项目,力争招引优质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

五是持续巩固人才支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构建人才链,以vivo全球总部、OPPO研发总部建设带来的大量人才集聚为契机,主动承接深圳人才外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