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工作部署,同时推广粤菜文化,擦亮粤菜品牌,东莞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今年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王志良带来《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契机,推动东莞市餐饮水平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他表示,作为广东人传承多年的饮食文化,粤菜烹饪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缺乏关注和系统性的传承,如何传播粤菜烹饪文化,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

问题:年轻人学习烹饪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王志良通过日常工作及调研发现,当前发展“粤菜师傅”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年青一代缺乏烹饪能力,对粤菜文化缺乏了解。与过去相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年轻人在父母的“宠爱”下,缺乏烹饪实践能力,对粤菜文化的了解更是有限。此外,粤菜做法复杂,精细,流程多,制作耗时长,当代年轻人用来学习烹饪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
二是在“粤菜师傅”工程中,获奖厨师的社会认可度与实际能力不匹配。作为粤菜文化事业的传承者,理应得到一定的关注和社会地位,但现阶段,了解“粤菜师傅”工程的群众不多,厨师职业也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可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粤菜厨师和获奖者的信心。
三是缺乏对“粤菜师傅”工程必要的宣传。作为一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粤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程,媒体和社会大众缺乏对“粤菜师傅”工程的认识和了解,未能在全社会掀起传播粤菜文化的风尚。
建议:从学校抓起,培训更多粤菜烹饪人才
王志良针对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建设有以下建议:一是开展粤菜烹饪课堂进校园活动。粤菜文化的传承需从中小学生抓起,首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全市各中小学设立粤菜烹饪教室,适时在校园内或校外开展以粤菜烹饪为主题的研学课程,将劳动教育与烹饪相结合;其次将粤菜烹饪纳入学生期末考核和升学考试的“加分项”,凡是掌握粤菜烹饪技能的,可适当增加期末考核和升学考试的分数。
二是充分利用“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工作室和名厨工作室。2020年东莞市内已认定了2个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个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2021年东莞市内已认定5个东莞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5个东莞市名厨工作室。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和工作室的作用,定期举行行业内有深度的交流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做好粤菜人才输送,工作室需要与学校有更密切更深入的合作,从学校抓起,培训更多粤菜烹饪人才。
三是加强对“粤菜师傅”工程的宣传,提升其社会关注度和地位。首先,“粤菜师傅”工程的宣传不应只停留在比赛前后,媒体要长期进行相关宣传报道,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渠道开设粤菜文化专栏;其次,是以“粤菜师傅”为品牌,提升辐射效应,为在“粤菜师傅”获奖者所在的食肆颁发荣誉牌匾,提高其社会认可度以及地位;再者,借助美食景点和美食精品线路的开发,带动当地餐饮农旅行业的发展,实现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最后,提高获奖者的奖励和补贴,出台相应文件,对积极传播粤菜文化,推动粤菜烹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补贴。
四是定期开展粤菜烹饪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定期在各镇街(园区)的村、社区开展粤菜烹饪技能资格培训,全面提高烹饪技能,令广大群众对粤菜文化有一定了解;同时,开展规模不一的“粤菜师傅”技能工匠赛等活动,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目的是为企业选拔人才和提高对粤菜的关注度提供参考。
王志良表示,加强粤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纵深发展,需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讲好粤菜故事,助推乡村振兴,加快粤菜产业链延伸,为保持就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