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东莞两会·报告解读|全市检察机关: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服务东莞发展大局

1月12日,东莞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蔡永珊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推动司法为民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持续推进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和过硬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发展。过去五年,是全市检察机关经历司法理念变革、职能机构重塑的五年,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检察办案质效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推动司法为民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

全市检察机关坚决落实市委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严厉打击处理涉疫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建立涉疫刑事犯罪快速反应机制,批捕涉疫犯罪案件226件428人,起诉238件398人,办理涉野生动物、防护物资等公益诉讼案件111件。办理的相关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制定服务保障意见,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涉疫劳动纠纷、产品责任纠纷等民事申诉64件。依法对涉案企业管理人员采取非羁押措施452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坚决投身一线,做到抗疫有“我”。组建检察抗疫工作队,下沉社区参与一线联防联控,累计派出1365人次参与抗击疫情。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709件2316人。突出整治网络空间,积极参与“断卡”行动,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推动“全民反诈防骗”。维护健康生活环境,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危害安全生产等犯罪,批捕211件372人,起诉253件434人。积极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批捕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308件454人,起诉364件505人;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54件,办理的相关案件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全国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蔡永珊作工作报告

积极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检察机关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我市深度参与“双区”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参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批捕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1061件3629人,起诉1057件3160人,积极推动追赃挽损,依法办理“千木灵芝”系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重点打击“自洗钱”犯罪,起诉15人。

严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批捕3393件6230人,起诉3504件6829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批捕侵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93件1119人,起诉601件981人,办理的相关案件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精品案例。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批捕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侵害企业利益犯罪案件553件624人,起诉539件660人。同时,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开展“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系列活动。审慎适用刑罚和羁押强制措施,依法对民营企业涉案人员不捕648人,不诉1662人。认真开展清理涉民营企业“挂案”专项行动,118件“挂案”全部完成清理。

深入推进平安东莞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47929件,起诉64864件。推行以“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大力提升办案质效。2019年以来推动刑事“案-件比”从2.04降低至1.23,相当于压减了3万个非必要办案环节,推动以最小的社会总成本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

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保护伞,圆满完成三年专项斗争工作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批捕涉黑恶犯罪案件212件,起诉226件。坚决“打财断血”,监督处置涉黑恶财产约17亿元。针对办案发现的监管漏洞和治理风险,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461份,均已跟踪落实整改。

全市检察机关还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深化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推动少捕慎诉慎押,对无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捕3636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依法不诉12681人,改变或者建议改变强制措施3269人,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44623件52884人,2021年适用率达到88.18%,使得被告人认罪服判成为常态。

在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方面,全市检察机关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2583件3511人,起诉2357件3129人。做到宽容不纵容,重在教育挽救,依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捕1075人,不诉925人。全力推动全省首个矫治罪错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建成使用,移送204人接受教育矫治。推动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站式”办案场所32个。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依托“智网工程”建立“检察+网格”平台,着力破解外来务工家庭未成年人监管保护难题。推动建立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确保“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全面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

在加强刑事办案全流程监督方面,全市检察机关切实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立案监督,监督立案736件,监督撤案1239件。进一步顺畅“两法衔接”,推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刑事司法2285件。强化侦查活动监督,纠正漏捕、漏诉、漏罪2719人,书面提出纠正意见429件次。加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监督制约和协作配合,提前介入及指导办案1793件,提出引导侦查取证意见5186条。强化刑事审判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提请抗诉150件,两级院正副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111次。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加强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提出纠正意见1065人。

在深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面。受理各类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1688件。对审查认为法院裁判正确的,耐心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调解书,提出、提请抗诉97件,发出检察建议68件。坚决打击虚假诉讼,核查线索121条,提出抗诉、发出再审检察建议32件。开展自然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推动纠正违法占用土地25.17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建11.5万平方米,提出国土资源“裁执分离”向“执行协作”转变的建议。

在拓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方面。依法履行提起公益诉讼职权,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等领域积极开展监督,提起公益诉讼123件,法院已判决胜诉114件。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19件,回复采纳率98.27%,积极在诉前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职,实现法律监督双赢共赢多赢。

五年来,共有11人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人才库,49人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71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其中省级以上表彰179个,涌现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等先进典型。

扎实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全省检察长会议和本次人大会议精神,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强化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进过硬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三是坚持全面加强法律监督,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坚持深化司法改革,在新起点上激发检察工作新动能。五是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检,持续推进过硬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