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内科核心期刊审稿会首次在莞举行

1月15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在东莞松山湖举行最新一期审稿会,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0余位医学专家齐聚一堂,交换稿件审评意见,并围绕慢病防治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本次专家审稿会由《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办,是国内医学内科核心期刊首次在东莞举行审稿会。

“东莞模式”很有开创性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全国性内科技术类期刊。创刊40余年来,该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发行量一直位居同类期刊首位,被评定为全国内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审稿会邀请了业内众多重量级专家参加。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高聆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秀薇教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主任迟雪东等都参与到审评中。

根据议程安排,各位专家首先对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主导的东莞市糖尿病综合防控项目进行了探讨。严励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一线,在诊治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上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

“长期以来,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严励对东莞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东莞模式”很有开创性,首次把高危人群纳入筛查与管理,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为中国开展慢病防控提供经验。

东莞糖尿病防控成效显著

2020年起,东莞在全市全面实施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工作,并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被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推广高血压、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升慢性病防控综合水平,首次把脂联素、血糖纳入高危人群筛查。

1月13日,东莞市政府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公布,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这一件实事中,“深化高血压、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规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赫然在列,足见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提升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和规范管理,今年,东莞将继续推进智慧血压测量。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开展18岁及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首诊血压测量率达90%以上。

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张秀薇,在不久前的东莞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标准化、一站式综合诊疗管理代谢性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议》,希望借此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按照不同层级诊疗机构分工管理起来。

张秀薇说,目前,中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发达国家低,糖尿病的宣教工作和健康管理责任重大,糖尿病防控任重道远。东莞全面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有效降低全市慢性病患病率,提升全市慢性病防控综合水平,需久久为功。东莞为35-49岁户籍人口免费提供一次糖尿病早期筛查(空腹血糖、脂联素检测)。

评审会上,众多专家一再提到,脂联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筛查指标,能够提前4-7年发现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更早地实现针对性预防。

张秀薇和与会专家共同提醒:不要以为糖尿病很遥远,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具备其中一项者,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张秀薇呼吁,35-49岁的市民应该积极参加糖尿病早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