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今天(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
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说起二月二
相信不少东莞人都会想到“卖身节”

不过小编要告诉大家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要求
2022年东坑镇二月初二“卖身节”节庆活动
于3月3日至6日
采取线上推广的方式举办

下面,让我们一起
来了解一下
东坑“卖身节”的前世今生!
# 我记忆中的“卖身节” #
—“卖身节”的起源—
东坑“卖身节”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发祥地是东坑镇塘唇村,是中国岭南地区流传最早的“劳务集市”,迄今近已有500年历史。


相传,当时在东坑塘唇村有一家姓卢的大户,为了能赶在清明之前开耕,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村前贴出请农耕长工的启示。自此之后,相沿成习,没有田地、没有工作的青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村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蒙巾以示“卖身”、出卖劳力,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就会前往村前挑选“卖身”青年,“卖身”因此得名和流传。

以后逢二月初二,东坑集聚大量前来“卖身”民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后来传说这一天神仙也会降临,察民情行善事,故又称“遇仙节”。


—“卖身节”的美食—
走进东坑“卖身节”,寻味舌尖上的传统美食,带你感受不一样的东坑。
糖不甩

“糖不甩”是东坑一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形似汤圆,取其甜蜜美满的意思。其传统制作经舂米、筛粉、揉粉、搓丸、水煮、过冷、熬糖、挂浆等工序制作而成。东坑“糖不甩”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如今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知名小吃。

东坑阴菜素有“东坑人参”的美誉,是用“耙齿菜”的萝卜,采用阴干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驰名特产,是极补之物。人曰:“阴菜此物,珍贵无比,参茸不易也”。以阴菜为主题的阴菜牛汤、阴菜白果牛肉汤、阴菜老鸭陈皮玉竹汤、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等,形成餐桌上阴菜的系列特色美食,是东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东坑每逢过时过节,大家都会端着糖不甩、阴菜牛展汤、玛仔、鱼笼等传统美味,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而这些传统美味也成为我们连结家乡的独特的味蕾记忆。
—“卖身节”的热闹—
历年来节日当天必定“半晴半雨”。水者财也,故近年来,每逢“卖身节”,游人中的年轻男女,总爱在大街小巷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除了射水,每年主办方都有精彩的文艺表演。

随后,“卖身节”这一天在东坑指点射水区域内,游客可以尽情射水,把东坑“卖身节”的福气带回家。

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游客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自发聚集东坑。每年的“卖身节”也成为东莞参与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前来射水狂欢的游客,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