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傍晚,市第九人民医院内(以下简称“市九院”),8名患者离开呼吸楼病房,兴高采烈地转到普济楼。短短50米距离,他们“走”了12天。

这是大朗“02.24”疫情暴发后,东莞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首批治愈的患者,他们将在普济楼度过14天的康复观察期。这是他们回归工作,与家人、朋友重新欢聚的崭新起点。
市第九人民医院临时党委副书记潘海恩说,实际上,核酸检测多次转阴,基本符合治愈标准的患者已经超过20人,结合实际,首批安排8名患者转入康复,随后将陆续安排其他患者转入康复。
自2月26日下午开始收治患者以来,市第九人民医院医疗救治大战首战告捷。

就在8名患者“转楼”之际,市九院行政楼5楼“专家室”里,省市专家每天下午3点开始的会诊还在进行中。所有病人的资料都会过一遍,病情稍微特殊一点的患者,都会被提出来进行细致地讨论。
这一天,东莞市“最美医生”、东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平在市人民医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会诊。她能清晰地看到屏幕上呈现的患者CT片,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异常清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专家吴元凯、袁晓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专家柯迎春、蔡水江,则和东莞市“最美医生”、市九院院长助理、感染科主任殷思纯,感染二区主任何松美,门诊部主任张丽华等一同坐在现场。
病人属于轻型还是无症状,哪个病人可以判定已治愈,可以转入康复观察,就在这个房间做出决定。
“张某某核酸检测已经连续8次阴性了,他除第一次检测阳性外,到了九院后就全部是阴性,今天就确认转到康复病区吧!”何松美汇报了一个患者情况后提出建议,吴元凯等专家一致同意。
参与视频会诊的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学科带头人邹玉坚提到了病人CT检查的情况。当天中午,他没有休息,把患者的CT片全部仔细阅读了一遍,还在本子上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方便讨论时发言。他和所有专家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工作中。
东莞在新冠患者医疗救治上取得的成果,既得益于省市专家组的悉心指导,也有赖于东莞全市众多医疗机构的鼎力支持。

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科长王惠斌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市38家医疗机构抽调支援九院人员已经超过400人。根据疫情形势,市卫生健康局还制定了应急预案,可随时启用后备梯队人员。
市九院现已在呼吸楼内开设六个病区,分层分类收治本土、入境、儿童患者。市儿童医院负责的第六病区是儿童病区,收治了25个孩子和陪护的22个家长。带队的是东莞市“最美医生”、市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刘国军。
每天清晨6时50分起床,在酒店做核酸检测;7时30分从酒店出发,8时赶到九院进入病区,直到中午12时下班;下午2时30分继续开始上班,傍晚6时左右返回酒店。——这是刘国军每天的日程表。
“现在病区里的孩子和家长情况都挺好,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甚至无症状,因此,在治疗上采用的基本是中医药,抽血之类的检查做得比较少,尽量减轻孩子和家长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刘国军说。
中医药在此轮疫情医疗救治中,其神奇的功效更为凸显。

殷思纯曾提到,目前九院收治的病例绝大部分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上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中医专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均衡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指导患者在病房内适当、适量运动,保证良好睡眠,指导练习呼吸操及俯卧位改善肺部通气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予药物提升免疫力,或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不管哪个类型的患者,都存在病情变化的可能,我们安排医务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张平这样说。
东莞市“最美医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副院长阮永队是市九院医疗救治中医组组长。他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制定了“温阳解表、散寒除湿、解毒化饮”的治法,效果明显。
来自市中医院的欧健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的陈红梅、刘林锡、邓小凤,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傅航,莞城医院的黄兰舒,中堂医院的庾惠祥,清溪医院孙志宏、邱天明,共9名中医驻扎九院。

陈红梅负责三个病区的中医组,她说,根据不同情况,如症状轻微、无发热、胸部CT正常则使用三个协定方(颗粒剂);如症状明显,或发热,胸部CT提示有渗出,或病情复杂,则专人专方,用水剂。“很多发热患者一剂药后热可退,且发热不会反复;胸部CT提示肺炎(渗出)者,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
欧健钊负责另外三个病区的中医组,除了给予中医药治疗外,他还组织在病区开展中药泡脚治疗;床边教患儿家长予患儿进行小儿捏脊、摩腹、拍背、揉按特定穴位,以增加患儿的抵抗能力,加速恢复;宣教呼吸操、八段锦等。
“此次疫情中医治疗除用汤药治疗外,结合多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并驾齐驱,其收益也是立竿见影。症状缓解快、舒适感高,核酸转阴也较快。”欧健钊高兴地说。

很多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最快的两三天核酸检测就转阴了,这让陈红梅、欧健钊等中医组的医生倍感振奋,九院感染科的不少医生之前学的都是西医,如今也对中医的疗效大赞“神奇”。
而随着救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市九院转入康复观察的患者将迎来“加速度”,他们在从呼吸楼走到普济楼的短短50米中,会走得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