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称就业形势稳定向上,专家强调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

3月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2期)在线举办,主题为“疫情下我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模式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易定红发布主报告。

  报告指出,得益于“六稳六保”等一系列促就业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及新就业模式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疫情下我国就业形势整体处于稳定向上趋势。疫情在短期内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从整体看,失业率平稳下降的趋势没有变化。年轻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大,且目前影响还未完全消除,报告建议经济发展要与这一类人群的就业模式相配合。

  报告认为,疫情背景下新就业模式发挥三方面优势: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克服商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挖掘更多个性化需求,增加市场经济活动总量;从传统雇佣关系,转变为自雇、平台合作或他雇关系占比不断上升的发展状态;更高的搜寻匹配效率,从劳动者单一且直接提供劳动力要素转变为同时提供资本和人力资本要素,推动创业人群的增加。未来就业规模将持续扩大,雇佣劳务关系、工作组织方式及技能性质等问题将面临进一步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就是“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稳。而中小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订单的问题,这也要求政府不仅仅要少收,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这些企业更细致的支持。一方面要给予相应的纾困基金,直接给予资金的补贴;另一方面是订单,一些大型企业、大型项目的政府采购订单能否在很大程度上针对一些小微企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