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产近6000亿元!东莞农商银行上市后首份年报出炉

近日,2022年一季度市值排名全市第1位、东莞市首家上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东莞农商银行,发布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成绩单”。记者梳理发现,该公司上市首年整体成绩表现亮眼。集团资产接近六千亿元,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业务品牌特色突出,服务实体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多点推进,科技赋能亮点纷呈。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东莞农商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人民币5933.6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人民币4139.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人民币2981.15亿元,经营指标持续创出历史新高;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9.96亿元,同比增长7.88%。

效益方面,集团净利润为人民币57.03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5.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1%和15.09%;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1.00%,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2.87%,盈利能力显著,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质量方面,该集团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84%,资本充足率为16.29%,拨备覆盖率375.34%,资产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

根据披露,东莞农商银行在东莞银行业率先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围绕“产业兴村、美丽乡村、普惠村民”三大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该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133”工程,推行“三大人员”派驻制度,并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创新推出了以“一村一卡”为特色的系列“乡村振兴信用卡”,配合火热开展的“整村授信”活动,实现让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直达村企村民,成为了2021年东莞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围绕“现代三农”客群、先进制造业“三链”客群和中小微企业“三创”客群等“三个三”客群,推出定制化服务。截至2021年末,该行“现代三农”客户贷款余额为人民币563.12亿元,支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贷款余额约人民币393.79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创”贷款余额约人民币24.98亿元。同时,该行持续提升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末,集团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全口径)达人民币1,320.33亿元。

在围绕便民利民方面,东莞农商银行大力深化零售服务转型。2021年,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58.32万张,零售客群资产管理规模(AUM)达人民币2429.93亿元,以科技赋能推动零售业务和财富业务创新发展。

该年报还显示,东莞农商银行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2021年,东莞农商银行专门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不断深化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持续加大金融科技资源投入,年内集团科技投入共约人民币5.14亿元,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开放性业务生态方面。截至2021年末,该行个人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超336万户,平均月度活跃用户(MAU)达70万户。同时,为推进网点智能化转型和运营模式升级,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东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云银行”,在200余个营业机构投放近320台智能设备,助推银行网点向场景化、数字化转变。

面对新冠疫情局部暴发、多点开花的形势,该行在东莞市同业中首创推出了预约式闭门服务,第一时间推出“金融支持抗击疫情九项措施”“助企复工复产十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创新打造了“小微纾困优惠包”“复工贷”“复产贷”和“稳业贷”等创新金融产品,通过“1+3+N”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重点加大对制造业、产业链小微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充分彰显了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