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南门户+产业重镇” 塘厦镇5年投入25亿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产业重镇,离不开城市综合环境的提升。”5月25日,塘厦召开镇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塘厦镇委书记黄贵洪在会上表示,人居环境是塘厦镇深入建设‘东南门户、产业重镇’的突出短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塘厦必须打好的一场翻身仗。各部门各社区齐抓共管、协同攻坚,需要全镇上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记者了解到,塘厦镇将从扫干净、摆整齐、上项目、出精品、建机制五个方面发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022-2026年期间,镇平均每年投入不少于5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与“东南门户、产业重镇”相匹配的人居环境。

浪漫和悲观并不冲突,我时常消极但又依旧觉得生活很美好,哪怕只是一束光照进了房间,也要认真对待它的到来。

更高要求

打造与“东南门户产业重镇”相匹配的人居环境

前不久,市委书记肖亚非到塘厦调研,要求塘厦镇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打造“东南门户、产业重镇”。这8个字的定位,对塘厦镇人居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居环境是塘厦镇深入建设‘东南门户、产业重镇’的突出短板。”黄贵洪在会上阐释,所谓门户,包括交通、市容环境、品质档次。但目前塘厦在人居环境亮点方面,拿得出手的不多,能提供给群众日常休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也不多。

黄贵洪认为,要打造产业重镇,照样离不开城市综合环境的提升。当前都在抢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人才支撑,而高层次人才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场所作支撑,这靠社区的铁皮房、老旧出租屋,靠“脏乱差”环境是招引不来的。

塘厦毗邻深圳,是东莞东南片区中心,一直以来受深圳产业外溢,似乎从不缺企业入驻。但黄贵洪指出,即使是外溢,也有分层。有研发的、有工厂的,有高技术的、有高耗能的,有高附加值的、有粗加工的等等。“人居环境提不上来,优质企业就不会过来。到时过来的,可能就都是高能耗、粗加工的工厂和作坊,甚至是散乱污、废品收购站等,靠这些是建不成‘产业重镇’的。”

会议表示,要把人居环境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镇提升”示范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推进。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积极探索适合塘厦的有效做法,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塘厦模式”。

多元投入

镇财政5年至少投入25亿元

会议重点强调了“扫干净、摆整齐、上项目、出精品、建机制”五项重点工作。要求各社区成立专门的巡查整治小组,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拓展延伸至社区全域,彻底消灭卫生死角,10月底前实现小微水体“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的目标。

项目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会上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攻坚阶段的重点项目库,包括人居环境精品亮点建设、交通路网通畅、道路隐患整治、产业园区品质提升、碧水碧道工程建设五大行动。这批项目实施好以后,将一定程度解决塘厦镇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浪漫和悲观并不冲突,我时常消极但又依旧觉得生活很美好,哪怕只是一束光照进了房间,也要认真对待它的到来。

会议表示,2021年塘厦成功创建了林村、龙背岭、石鼓特色精品示范村试点。今年,要继续谋划打造一批样板示范,按时按质推进横塘、石潭埔、沙湖三个特色精品村创建,每个社区至少新建3个“四小园”,因地制宜开展“千村碧塘”建设。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如何解决“一抓就好,一放就差”的问题?对此,塘厦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常态保洁机制,实施常态化督导机制。镇财政2022至2026年期间,平均每年投入不少于5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时要求各社区要参照镇的做法,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人居环境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少成多,由一处净到处处净,由一处美到全域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