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就像一条“大动脉”,而水塘排渠等小微水体则是联通河流的“毛细血管”。今年,塘厦将小微水体治理纳入属地社区日常保洁管理范围,加强小微水体巡查保洁工作,切实提升小微水体管护水平。
▲民间河长杨文杰沿河察看排渠的水质情况
隔陂排渠水质变清
杨文杰每逢有空都会来到隔陂排渠,沿着河边察看排渠的水质情况。杨文杰是清湖头社区的一名民间河长,也是清湖头的本地居民。近几年,他看着隔陂排渠从河道漂满垃圾到水质变清,心感欣慰。
杨文杰说,隔陂排渠是利是陂水的支渠。未整治前,隔陂排渠因长期无人管理,周边企业的工业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大量涌入排渠,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导致隔陂渠水质黑臭,淤泥堆积,周边杂草丛生,水面漂浮着垃圾杂物,市民经过都避而远之。
2021年,塘厦镇投入10万多元对隔陂排渠进行了河底清淤清污工作;整改关停了一批“散乱污”企业,对隔陂排渠入河排污口进行堵截和铺设截污管网工程,从源头上堵截污水排放。经过整治后的隔陂排渠水质清澈,偶尔能看见有鱼在畅游,排渠旁还修建了一个小公园和停车场,供市民休闲散步。

建立小微水体名录
塘厦镇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坦言,小微水体量大面广,涉及水塘、景观水体、沟渠、坑塘、鱼塘等多种类型,每种水体类型整治和管理往往存在差异性,而且小微水体流动性差,容易出现清了又污、污了再清,如何进行长效管理成为一个难题。为此,镇河长办推动河长制管理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在原有河涌管护的基础上,对全镇小微水体情况进行了地毯式梳理,建立了塘厦镇小微水体名录。
“小微水体的治理主要以保洁为主,我们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管理,并落实到责任人,力争做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塘厦镇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纳入社区日常管理范围
经过梳理排查,塘厦镇目前有36条小微水体。今年1月份开始,镇河长办打响小微水体清漂清污整治攻坚战,所有小微水体设立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和民间河长,向各社区下发了东莞市小微水体管护工作指引,明确各项管护目标要求,初步建立了小微水体责任分工体系。

此外,镇河长办将36条小微水体纳入属地社区的日常保洁管理范围,主要以外包保洁公司和社区自行清理为主,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小微水体“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的目标,恢复小微水体的调蓄和景观功能。
截至目前,塘厦镇已累计清理小微水体周边和漂浮垃圾24.65吨。接下来,塘厦镇河长办计划将小微水体保洁情况纳入社区月度考核,督促社区做好小微水体保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