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出台“智能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快来申报吧~

采用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实现数字化三维设计和工艺仿真分析;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同时,企业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维成本、降低产品不良率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这样的车间符合你心目中“智能车间”的要求吗?

8月7日,记者由东莞市工信局官方网站了解到,《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被认定的智能车间将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相关试点项目和扶持引导资金;并配合相关部门向全市推广经验,扩大示范作用。

什么企业才能申报智能车间?

智能车间,是以生产过程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为基础,以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等为手段,用网络连接车间不同单元,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规划、管理、控制和优化。

《管理办法》结合东莞市实际,认定一批智能车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自愿原则,企业可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交相关申报材料进行申报!

那么,什么企业才能申报智能车间?《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申报智能车间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申报企业不属于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不予资助范围;企业主导产品(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导向;每家企业每次只能申报一个智能车间项目,申报项目的硬件装备和软件系统实际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含)。

“智能车间”有哪些建设标准?

《管理办法》要求,在设计研发方面,车间设计数字化。车间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品设计数字化。采用CAD、CAM、CAE、CAPP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实现数字化三维设计和工艺仿真分析。建立PDM/PLM系统(图档管理、产品结构管理 、变更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实现协同研发管理。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自动化。构建现场控制网络,采用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制造过程现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车间物流跟踪及追溯系统(基于RFID和条码等技术)。采用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在线测量。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实时数据库平台。实时数据库与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实时数据库与生产管理系统互通集成。生产实现现场数据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优化管理。实现ERP、MES和现场控制系统的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制造执行系统应用。应用智能生产系统(如PLC应用、DCS应用、DNC应用、MES应用功能),高级计划排产(APS)、智能过程智能化分析能实现生产数据采集、可视化生产排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作业指导、生产过程追溯、车间人员排班。

在仓储物流方面,基于条形码、RFID等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建立仓储模型和配送模型,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业务的集成。通过生产线实际生产计划实时拉动物料的精准配送,实现仓储和配送的可视化管理。应用立体仓库、AGV等实现关键件的仓储和配送。

在工业互联网应用上,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层面对工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实现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中至少2个环节的数据打通。为企业生产、管理等过程提供分析决策。平台已连接一定设备数量,并采集设备数据,达到相当应用规模。

同时,效益指标上,企业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维成本、降低产品不良率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