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工作室|机器人怎样“思考”?来看看松山湖企业颠覆认知的“黑科技”

机器人如何“思考”?地面有污渍,扫地机器人怎样才能看到?又该用多大力度来完成地面的清理工作?形状、大小、材质各异的瓶瓶罐罐,一天时间如何精准垃圾分类?……日前,东莞市无人自主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无人自主技术这一“黑科技”有怎样的神奇能力,如何给机器人装上“眼睛”“耳朵”“大脑”。记者带您走进松山湖企业,为您呈现黑科技背后的无人自主技术。

垃圾分类小能手

弓叶科技:一天80吨垃圾,分得明明白白

扔掉的外卖盒、用完的洗发水瓶、化妆品的瓶瓶罐罐……根据《2021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一个人每天大约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如果一个垃圾站一天有80吨垃圾,如何分类?

“算法工程师将垃圾的材质、形状、尺寸、颜色等多个不同维度转化为一行行代码,将其组成具有自主判断能力的‘大脑’,从而准确识别垃圾种类。然后,‘大脑’提前将识别信息传输给高速运行的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大脑’的指令后,精确地把压扁的塑料瓶、破损的玻璃瓶、污染的纸箱等分门别类,投放到指定料框。这就是人工智能高速分选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弓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具体的垃圾种类情况,可以做到一天80吨甚至超过百吨的垃圾分类,比如对于瓶子等生活垃圾,目前已经在沈阳的某一项目中实现每日分拣80吨的数据。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弓叶科技自主研发结构化的固废大数据库、弓叶云端大脑、超高速AI识别算法、高光谱相机软硬件、多传感器融合、高速气阀靶向定位等核心技术。

扫地“神器”

云鲸智能:地面到底有“多污”?像人一样“思考”的扫地机器人

在家扫地、拖地,你需要根据地面不同的脏污情况,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力度进行扫、拖,有一些“顽强”的污渍还需要你反复用力拖地。如果遇到干湿交叉的地面污染情况,则需要合理规划,分开处理。

对于机器人工程师来说,首先需要机器人有一双“眼睛”看到污渍,然后需要人工智能综合分析判断出污渍处理的难易程度,最后决定采用多大力度、多长时间进行处理。

“就算是人也需要长大了有认知了,才能够通过眼睛判断污水脏不脏,浑不浑浊,以及拖地的时候多大力度合适。但对于机器人来说,这些都是技术难点。而云鲸研发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才将‘用什么指标代表水的洁净-脏污’‘怎么才算是污水’这些问题抽象成机器人和传感器能够理解的信息。”云鲸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终,云鲸通过自研的污水传感器和一套智能检测算法构成了“DirtSense污水识别系统”,让机器人可以感知拖布回洗时的污水成分,进而判断“当前拖布的洁净程度”,以及“上一个清洁区域的脏污程度”。

超长“待机”

云创氢电:工业级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达6个小时,达国际领先水平

大疆无人机已经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王者。在松山湖科学城里,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里,同样有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大都由传统锂电池驱动,电动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长普遍不足1小时,远远达不到工业级应用的更高需求。”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伟强表示,云创氢电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企业自行设计开发的工业级旋翼无人机提供动力,设计续航能力超过6个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动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传统锂电池供电在延长续航时间上是几乎无解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的高密度、无噪声、无排放、长寿命、耐低温等优点,使其逐渐成为工业级长航时无人机最理想的选择。”徐伟强表示。

据悉,云创氢电的产品应用于长距离城市货运,高效率广域测绘、大纵深森林巡查、油气电力巡检、应急照明/中继通讯等领域,具有延长6倍续航时长,扩大6倍作业半径等显著优势。

据了解,目前东莞松山湖园区内共有无人自主技术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4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倍增企业及机器人骨干企业46家,打造了集技术研发、交互体验、成果展示的无人自主技术产业平台,已然初步形成无人自主技术集聚发展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