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新年伊始,在东莞市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抓工期、促生产、忙建设,掀起“不停工、不停产”的干事创业热潮。
添活力、聚合力,东莞正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要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并强调“把政策一项一项落下去,把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
东莞重大项目正“擂”响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鼓点”。随着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东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领导挂帅服务调度督导重大项目机制持续运作,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扎实开展,“一张表”统筹资源要素需求、高效运转并联审批专班、“红黄绿”牌督促推进项目,全链条服务项目快速落地,全力发挥稳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2022年,东莞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2.2亿元,同比增长7.8%,超额完成攻坚任务,新开工建设重大项目222个,总投资达2604亿元,投资超30亿元的新开工项目有16个。此外,全年共建成投产重大项目143个,其中产业项目69个,预计新增年产值620亿元。一个个“拔节生长”的重大项目,正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项目建设“掀热潮”
从沙涌河向西望去,OPPO智能智造中心B地块厂房及配套宿舍渐已“褪下”绿网。数十米高空,吊车缓缓拉起钢铁臂运送施工材料,500多名工人正着手开展外立面幕墙装修、室内机电和室外管网安装工作,蓝白相间的外层覆盖楼体,一幢幢产业楼房正悄然换上“新装”。
OPPO智能智造中心B地块。滨海湾宣。
自2019年开工以来,OPPO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一个个重大节点目标任务相继完成。2022年,OPPO智能制造中心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不远处,总投资14.76亿元的超大型数据中心——OPPO全球算力中心已完成竣工验收,即将全面投入运营。不久,这座国内超大型数据中心,将为OPPO公司发展大数据、5G应用、IOT等前沿业务提供自主可控、长期可靠的深度算力资源。
OPPO全球算力中心。滨海湾宣。
距离OPPO智能智造中心30公里之外的松木山水库南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下称“松山湖水厂”)呈现一派繁忙景象,700多名施工人员干劲十足,正忙着对各个水处理构筑物单体的主体结构、室外水处理工艺管线进行土建施工,“截至目前,土建累计完成工程量60%,厂区内16个单体中13个已动工建设,各专业配合有序,施工进度稳步推进。”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效果图。
松山湖水厂开工建设于2022年2月25日,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291.8亩,总投资约38亿元,是目前全亚洲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供水厂,建成后供水范围将包括松山湖园区、大朗镇、大岭山镇及长安镇,是构筑东莞市“双水源”保障体系和战略性储备水源体系、优化东莞市供水系统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步向前、满弓劲发,东莞市重大项目正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不久,东莞市维斗科技总部微型电机及自动光圈制造项目(下称“维斗项目”)封顶仪式现场,维斗科技集团与承建方共执红锨,为大楼浇筑最后一罐混凝土,标志着维斗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封顶。随着该重大项目的落成,维斗科技将进驻松湖智谷产业园区,推动集团业务全面升级和发展。待2023年9月项目投入使用,维斗项目还将实现年产值12亿元的目标。

除了助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完工项目早日达产达效,东莞还力促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开工,各个重大项目铆足干劲,奋力实现新年“开门红”。
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发展……一批批重大项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冲刺的劲头,抢进度、忙施工、保质量,以实干实绩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跑。
储备招引“动能足”
东莞还着力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加快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推动重大项目持续落子布局。

前不久,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传来喜讯——东莞共有签约项目31宗,涉及投资金额581.43亿元。其中,麻涌赣锋锂电项目、东坑富强储能项目、寮步高伟光学项目3宗项目在台上集中签约,涉及投资金额约112亿元。
3宗项目中,赣锋锂电和富强电子项目均涉及储能产业。赣锋锂电项目投资约50亿元,用地面积341.7亩,达产后工业产值将达110亿元。东坑富强储能项目投资30亿元,用地面积约160亩,主要从事生产新能源低碳系列产品,包括光伏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以及能源管理相关的节能改造减碳装置,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50亿元。
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富强储能项目将为东坑镇引来一批从事电子行业、储能产业,特别是汽车新能源充电设备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集群。麻涌镇也表示,赣锋锂电项目的落地投产也将引领带动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再跃升,加快推动形成东莞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新柱”。
投资额约5亿美元的寮步高伟光学项目主要从事摄像头模组、摄像头镀膜及激光雷达的研发、制造及销售。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寮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高伟公司的体量大,具备链主企业的特性,下来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带动一批从事电子行业,特别是车载电子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寮步,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寮步电子行业的发展。

2022年以来,寮步镇招商团队主动出击,围绕外出招商、登门招商开展工作,重点围绕高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头部企业及细分龙头企业以及高成长性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镇主要领导带头分别赴武汉、苏州等多地参观走访行业知名企业,梳理明确重点项目名单。
此外,寮步大力推动存量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助力重特大项目实现新突破,重点针对镇内消费电子、高端自动化、智能终端配套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开展“一人一企”“一企一档”的专职服务工作机制。
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效果图。
在横沥,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横发集团半导体产业孵化器项目也于一周前成功摘牌。其中,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占地面积93.292亩,建成后可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设备、FA工厂自动化零配件一站式采购服务,拉动更多优质企业集聚横沥,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摘牌当日,横发集团半导体产业孵化器项目也顺利摘牌。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40.02亩,建成后将以半导体相关领域为招商主攻方向,招引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到园区载体发展,并提供技术、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服务支持,孵化培育一批具有业界影响力的半导体企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引导产业集聚化发展。
在塘厦,按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攻方向,布局招引“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推进科苑城、林村、凤凰岗三个板块形成三个产业集聚区,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一主: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两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目前基地累计招引瑞勤电子智能终端制造等17宗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83亿元,预计年产值528亿元,年税收贡献22亿元。
除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保障在建项目实施,东莞还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布局东莞背后,是优质项目对东莞产业发展环境的青睐,也是东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积极谋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随着优质项目加速汇聚,东莞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强劲,现代产业支柱新体系驶入构建发展“快车道”。
要素保障“乘势上”
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强支持。项目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离不开政府的合力攻坚,查堵点,解难题,及时化解项目中出现的困难。

1月4日,在东莞至番禺高速公路桥头至沙田段项目(下称“莞番高速项目”)现场,莞番高速公路与环莞快速三期共线段上跨广深铁路主桥钢桁梁完成拼装,顺利合龙。“此次主桥钢桁梁顺利合龙,标志着主桥施工进入攻坚阶段,为兑现下一个目标工期奠定良好基础。”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莞番高速批复概算总投资约221.66亿元,全长约64.48公里,分三期建设,莞番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通车,2020年12月份启动建设的三期工程路线全长18.1公里,投资额80.34亿元,是莞番高速项目的最后一段。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莞番高速公路是东莞市“一环六纵六横三连”主干线路网的第三横,西连南沙大桥工程,东接河惠莞高速,建成后可有效疏解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加强沿线谢岗、桥头、常平等多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物流快捷转运,对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最大困难是施工红线范围内征地、地上物拆迁及管线迁改问题。

“莞番高速公路沿线经过镇街多、征地面积大、建筑物拆迁体量大、迁改高压线多。”项目建设方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加大对各镇街的督导力度,把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与镇街主要领导的年终考核挂钩。相关镇街领导亲自挂帅,提前摸排,将重点难点问题上报市政府。市高指办统筹市镇两级各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进展情况。市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发改、供电等部门,多次组织协调施工手续办理、临时用地办理、拆迁户安置、高压线及通信线迁改问题,“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服务,项目最终得以按节点要求完成各项征拆工作。”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项目。
无独有偶,为打通松山湖水厂建设“最后一公里”,各项保障措施接连上马。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离不开东莞市水务局、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市财政投资水务工程指挥部、市重大办在协调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局、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城市建设局也积极协调项目用地及规划相关事项,确保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
合力攻坚、主动服务,东莞“全生命周期”推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前不久,东莞重大办印发《东莞市全链条服务管理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项目策划生成、前期审批、施工建设、验收投产等各阶段的服务保障措施,打通各链条之间的“梗阻”。
具体而言,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项目选址准入审查,提升项目选址可行性、科学性,减少规划不符或占用生态控制线的情况;从源头提升项目落地效率。项目用地红线稳定后,属地提前介入、同步推进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工作,提升土地供应效率。全市“一盘棋”保障重大项目资金、用地、用林指标等要素需求,提前介入、提前启动报批手续,推动优质关键项目加速落地。同时,市重大项目送审材料提交收件窗口或网上审批平台后,予以特殊标记,进入优先办理通道,即到即办、专人服务。
《方案》还提出,东莞支持“围合供地”。允许重大产业项目同步开展规划调整、成片开发方案、用地报批、供地方案等组卷编审工作,压缩用地手续办理时间。支持“基坑单独报建”。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协议后,支持项目办理基坑工程报建手续,提前开展基坑施工。支持“摘牌即动工”。重大项目可提前开展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当天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支持“完工即投产”,符合条件的重大工业项目可提前开展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并可通过“承诺+容缺+限期补正”、分栋验收、联合验收等方式提高验收效率。
让服务效能“快”起来、项目建设“跑”起来,东莞正开足马力,锚定2023年目标再出发,推进重大项目“加速跑”,乘势而上,写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