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两会|黄晓丽: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

建议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议联合粤港澳申报“赛龙舟”为人类非遗名录,建议建立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免费体检机制和健康档案……

作为一线文化工作者,省人大代表、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长期关注文化强省建设。她建议面向全省公众,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平台,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案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迫切

黄晓丽带来的三份建议,都关于文化强省建设,分别为《关于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议案》《关于联合粤港澳三地申报“赛龙舟”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建议》《关于建立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免费体检机制和健康档案的建议》。

在《关于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议案》中,黄晓丽表示,公共文化重在生成优质内容,提供不可替代的社会性公共服务。但目前内容生产碎片化、传播受限区隔化和主题过度地域化的存续现状,局限了公共文化的大众属性,也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数字化运行是大势所趋,公共文化领域数字化应用,还有很多短板亟待完善。”黄晓丽表示,在疫情特殊时期,广东充分实践了数字化公共管理的成功模式。在后疫情时期,更应该快速引领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先河。

广东是人口大省,2021年常住人口总量超过1.27亿人。但在珠三角发达城市,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和线下文化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在我省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难以均等覆盖。占人口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日常难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黄晓丽表示,长期以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走在全国前列。但对比其他省份,广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存在一定差距。立足新征程,广东应加快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

另外两份建议,与非遗传承相关。她认为,龙舟不仅是体育竞技项目、民俗项目,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精神,彰显大湾区的人文底色。可以通过龙舟文化共识,无障碍释放粤港澳文化势能,释放后疫情时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最强音,提士气、聚民心。

建议: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平台

近年来,我省各地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东莞市依托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推出“文化莞家”平台,实现全市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覆盖,全市各文化单位、各镇(街)统一在平台发布文化资讯和服务,截至2022年底,该平台已累计1690.5万人次浏览,群众在线订票24.9万张、报名培训10.5万人,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黄晓丽建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规划,省财政厅加强经费保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给予技术资源支持,借鉴先进省份和省内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在省一级层面建立面向全省公众的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

“可以优先考虑以省文化馆‘文化在线’平台为基础,进行升级完善,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平台,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黄晓丽还对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建设、运维和推广,省直属各文化单位、各地市加强工作协调,健全常态运营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

黄晓丽还建议,联合粤港澳申报“赛龙舟”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她表示,粤港澳三地共同拓展龙舟非遗项目研究合作交流,深入开展赛龙舟传承弘扬活动,打造粤港澳三地的龙舟文旅品牌。在端午节期间,举办大湾区大型龙舟竞赛活动,合力打造大湾区龙舟文化的盛大气场。

此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文化、卫生部门联合建立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免费体检机制和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