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东莞精准服务农村打工者”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1月11日,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京发布,全国22个典型案例入选。其中,东莞市塘厦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精准服务农村打工者”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

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组织开展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创新性实践经验,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经乡镇(街道)、市(县)、省以及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改革、乡村振兴等部门逐层推荐、遴选,此次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共有22个。

这批典型案例聚焦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特殊群体关爱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典型经验,旨在鼓励各地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其中,东莞市塘厦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精准服务农村打工者》案例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案例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近年来,塘厦镇以“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打工者写、打工者唱、打工者听”为宗旨,通过举办“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针对农村打工群体多元文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企业多、务工人员多、音乐创作爱好者多。2004年12月,塘厦镇成立了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同时开展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大赛。这是国内首个以“打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基地,填补了国内流行音乐史上在“打工歌曲”领域的空白。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等主题赛事,吸引和凝聚了一批音乐创演人才关注塘厦、扎根塘厦,实现了以赛促创,以赛留人,以赛聚人。

自成立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以来,塘厦镇按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以打工歌曲为抓手,着力保障打工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重点解决制约地区文化发展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建设路径,形成了具有塘厦特色的打工歌曲公共文化品牌建设模式,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同类型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品牌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