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东莞两会|市人大代表张燕姝:构建数字化产业地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一切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要把工业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聚精会神抓经济、稳增长、强信心。

东莞具有产业门类全、基础好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各镇街分散招商、平均用力,产业用地零散、产业分布底数不清,产业链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市人大代表、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燕姝提出,在我市已有的“招商地图”“产业图谱”和“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基础上,构建全面链接土地空间、产值税收、企业项目的数字化产业地图,摸清东莞现有产业底盘底数,厘清产业链重点区域和上下游分布关系,梳理可用增量产业空间,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更详尽更清晰的数据支撑。

张燕姝建议,首先要摸清存量产业项目的底盘底数。按产业链分类,对现有的主要产业及其上下游进行全面评价评估。一是对产业自身情况的全面摸查和评估。包括对同一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产业项目的主要订单来源、近几年来的产值、税收、研发投入、环保、就业等情况进行摸查,然后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制定不同的等级标准,对产业项目进行分等定级。二是对产业空间的底数的摸查。包括具体产业用地的具体区位、规划用地性质、面积大小、现状容积率、用地权属、证照办理等情况。将现有产业项目的产业情况和用地空间情况两者的详细资料在一张数字化地图上进行对应匹配,随时查询调取产业类比、项目名称、企业名称、用地位置等相关情况,摸清同一条产业链上不同等级产业的数量和在全市的分布情况,为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要摸清增量产业用地的可利用情况。张燕姝表示,在产业地图中,可按镇街分类,摸清可用于产业招商的用地情况,摸查适宜建设的增量用地情况,并根据当地既有的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潜力空间适合发展的产业门类,有的放矢地进行招商,在招商评价中精准施策。同时,利用数字化、可视化的产业地图,提前模拟不同容积率、建筑限高等指标下的建设空间效果,辅助投资协议和控规调整决策,避免反复讨论修改。

最后就是搭建数字化产业地图的应用场景和试点。产业地图需要实现一个平台一张图,图中既有产业、企业信息,也有土地空间信息。张燕姝介绍,可以通过产业地图引导产业链聚集。通过产业地图的定位和导航,实现产业需求节点精准匹配推荐,提升目标企业与本区域产业匹配度,与企业深入沟通项目需求,有效赋能区域产业发展,激活产业链新动能。“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镇街和一个产业链作为试点。希望未来可以成为现实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