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高质量发展 | 东莞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全社会爱河护河氛围浓厚

2022年,东莞河湖长制工作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近年来,我市河湖长制持续发力,创建“河湖长+检察长”、河流保洁补偿等机制,持续开展形式多元的主题活动,“河莞家”、民间河长等社会治水力量逐渐庞大,全社会爱河护河氛围更为浓厚。

△2021年4月,开展“行走清溪碧道、传承红色基因——跟着河长走碧道”徒步活动。.jpg

近年,东莞通过水生态系列治理,治水攻坚成效显著,水生态文明也有了新发展。“跟着河长走碧道”徒步巡河、“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河湖保洁日”等品牌活动逐渐被擦亮,各镇街围绕河湖治理开展“红色+”“生态+”“运动+”等主题活动。

此外,东莞还通过社会宣传引导和市、镇级志愿者协会平台,让东莞民间巡河护河力量得到了有力补充。如今,“河莞家”志愿者、民间河长已成为民间巡河护河的中坚力量。

来自清溪的“河莞家”志愿者陈静,早在石马河黑臭水整治阶段就参与到护河工作中,3年多来,她持续带队清理河道及河岸垃圾,身体力行还原城市河道靓丽风景,曾获评2020年“东莞最美护河志愿者”。

河莞家陈静巡河清晨3.jpg

“现在我们基本天天巡河,每天至少两小时,也算是锻炼身体。在巡护过程中,看到河面漂浮的垃圾袋、塑料瓶,河岸边的食物包装袋、纸巾等等,我们都会去捡起来。”陈静说,“河莞家”志愿者们通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巡河护河工作,每天清晨天不亮时便开始工作,引起了清晨跑团的注意,跑团成员自发地参与到巡河护河的活动当中。

河莞家志愿者.jpg

陈静告诉记者,十余年前,她居住地方附近的河道黑臭难闻,家中门窗常年都关闭着,即便如此,难闻的气味依然会不时地飘进屋子里。如今,护河工作成效渐渐显现,不但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景象,人们保护水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河水很清澈,能看到很多鱼,许多人来河边休闲打卡,这是以往没有的现象。而且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会将垃圾投放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如果没有垃圾桶就会用小袋子先装起来再扔。”

微信图片_20230212165940_副本.jpg

民间河长也将“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落到实处,忠诚守护莞邑河流。曾被评为“最美民间河长”的卢沛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出生于水乡麻涌,对麻涌景观河、两丫涌有很深的情结。2019年4月,他受聘担任麻涌镇民间河长,主要负责总长约10公里的景观河、两丫涌的保护巡查工作,并积极引导身边市民加入河湖保护的志愿活动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我常跟环保志愿者、青年学生、小朋友们一起去巡河、捡河边垃圾、观察河边的鸟类和植物,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引导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我们的河涌,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的生活。”卢沛荣说道。

微信图片_20230212142809.jpg

义务巡河的过程中,民间河长会通过“智慧河长”APP分享河涌美景或提出需要协助整治的问题,通过开设线上微信群引导市民用随手拍等形式发现、解决河涌问题,这些都已成为民间监督河湖治理的重要途径。

△樟木头镇开展“河湖保洁日”现场保洁活动.jpg

据统计,2022年,东莞河湖长巡河超过7.7万人次,解决河湖问题超2.2万个,共4600人次参与巡河护河系列培训,超12万人次参与河湖保护行动,清理河湖垃圾约2000吨。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壮大“民间河长”“志愿者”等社会治水力量,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水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

(记者 尹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