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政策解读|市发展改革局:重点加强战新基地建设 培育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日前,东莞市印发《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吹响大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今年,市发展改革局将以战新基地、产业培育、空间供给、服务保障等为抓手,推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在战新基地范围内全年完成5000亩土地整备(含标准化产业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亿元,力争基地产值突破1000亿元。

将战新基地建设作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命门”推进

《若干措施》提出,要全方位赋能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市发展改革局计划从三个方面,保障战新基地平台的高质量建成。

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

争取战新基地(含标准化产业片区)2023年完成土地整备5000亩。

推动龙头招引取得突破

全年力争引进不少于4个龙头项目和链主企业,吸引带动35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投资,着重围绕新能源汽车、储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招引一批终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项目。

提速项目落地见效

全面推广应用围合供地、基坑单独报建、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等改革举措,推动天域半导体等21宗项目动工建设,瑞勤、博力威等13宗项目实现“完工即投产”,华誉智能制造等11宗项目加快投产、释放产能。

培育储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向千亿级产业迈进

《若干措施》提出,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为达成这一目标,市发展改革局将进一步加强新兴产业的谋划培育,完善东莞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

“今年将执行新能源、储能以及半导体领域的专项产业政策,在企业引进、产品研发、人才招引等领域给予更大的支持。”市发展改革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科长袁锡江介绍,“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园、储能产业创新园等特色化产业园区已经进入谋划建设阶段,将在东莞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园区。同时还将支持储能产业联盟、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人才招聘、金融接洽、技术交流等活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1675646682315817_副本.jpg

建设优质产业空间 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是东莞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支持优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目前,市发展改革局正在制定《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力争实现5年内建设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的产业空间。

按照“5年建设5000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2023年计划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其后每年启动1000万平方米。重点在市四大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南部九镇和政府主导的连片“工改工”区域先行启动建设。

企业 科技 中麒光电_副本.jpg

此外,市发展改革局还将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做好产业项目全链条全生态服务体系,确保各项重大项目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加快制定出台《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精准主动的涉企服务体系,打造与广深一体的营商环境。梳理产值排名靠前的非“两高”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关键企业,制定全市用电优先保障用户目录,精准保障重点企业用电安全。

(记者 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