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东莞召开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全面动员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会议对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并对2023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东莞教育将以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从侧重于补短板逐步向侧重于增优势转变,强化“三大牵引”,推进“五项重点”工作,推动教育公共服务更充分、更优质、更公平、更安全覆盖全市常住人口。

强化“三大牵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省教育厅批准东莞市立项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会议明确,接下来,东莞教育将强化“全面推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服务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锻造‘莞邑良师’队伍”三大牵引,全面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推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市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推进落实一系列创新示范行动和重点举措。着力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达标创优示范、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示范、补齐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弱项、推动特殊教育普惠融合示范、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
在服务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推动公办中职学校产业学院全覆盖,推进74家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立项单位建设,成立市产教融合促进会,高水平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争取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教学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投入使用;支持在莞高校培养高水平理工科和新型研究型人才。出台推进东莞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中小学科普教育“点亮”行动,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节,举办百场“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统筹提供各类学位10000个以上,保障产业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加快修订高端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
在大力锻造“莞邑良师”队伍方面,开展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认定和市“最美教师”推选活动,深入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大讨论活动,举行“教育名家东莞行”系列活动,举办基础教育人才活动周,开展品质教育高峰论坛、教育名家进校园、教育名家大讲堂等活动。科学做好公办中小学教师招引规划,提升教师持证上岗率,遴选第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50名。推动一批名师到市内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交流。

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6万个、公办园学位7500个
2023年,东莞将通过新建、改扩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6万个。巩固优化义务教育结构成果,适时提高非户籍民办在校生补贴标准。出台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集体办园扶持、民办园审批,探索镇村合作办园模式,鼓励回收租赁政府和集体物业的民办园办为公办园,全年新增公办园学位7500个,推动每个园区(镇街)至少建有2所镇办公办园,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出台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健全“随班就读+特殊学校+送教上门”的保障体系,谋划新建一所综合性、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合理增加特教班数量,力争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今年,东莞将持续提升办学质量。推进民办教育规范提质。深化第二轮集团化办学,力争新增3-5个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新组建5个跨市教育集团。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遴选第三批“品质课堂”实验基地300个、专项课题100项。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两个实施方案。落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周制度,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基本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确保每周劳动教育课不少于1课时,引导学生每年学会1项以上劳动技能。

推动150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2023年,东莞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落实课后服务财政专项资金,打造至少33所课后服务示范校、100个课后服务示范项目,推动150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扩大数字资源供给,新增非全日制专业10个、在线课程500门,新增5000人报名参加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争取15000名学员毕业。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和招考制度改革。
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出台东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配齐建强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队伍。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置卫生(保健)室、在莞高校建成健康驿站。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活动,落实心理辅导“一人一案一团队”。健全校园安全体系,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出台安全教育工作指引,巩固溺水隐患治理成果,整治水域隐患不少于2000处。防范化解招生入学风险,落实防欺凌工作指引,完善防性侵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防风防汛等各项工作。
会议现场,各园区、镇街及学校代表签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务书》《2023年东莞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