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4日,由广东教育学会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东莞市沙田镇教育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粤港澳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讨活动高峰论坛”在东莞市沙田镇圆满落幕。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任福君教授、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新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胡继飞教授、《科学课》杂志执行主编陈文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研究员、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吴石宝、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黄振余、东莞市沙田镇党委委员卢耀辉、东莞市教研室副主任严考全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活动,现场来自省内11个地市共约350多名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了论坛。
本活动是东莞市沙田镇教育管理中心2022年向东莞市科协成功申报的重大科普项目之一,全程公益全免费。活动旨在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科技教育助力“双减”政策有效实施,总结、展示、推介粤港澳各地近年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促进科教交流融合,推动粤港澳科技教育成为全国科技教育高地。
工作坊,三箭齐发展现科教成果

3日下午,由广东省航空航天学会、广州市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和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沙田镇中心小学、沙田瑞风实验学校共三所学校共同组织的科技教育工作坊同时启动。航模、车模、海模训练表演,机器人积木搭建,科学艺术相融合的育人新模式,科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经验分享、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经验分享等等,干货满满,精彩纷呈。
主论坛,权威专家引领科教发展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可以开展哪些科技教育活动助力学生成长?科技教育活动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有哪些影响?如何打造科技教育品牌?适合新时代学生的科学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有哪些……
围绕全民关心的科技教育问题,3月4日上午,活动主论坛邀请了任福君教授、陈文斌主编、胡继飞教授、黄志红研究员分别作《科技教育活动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新时代呼唤大科学教育》《如何打造粤派科技教育品牌》《以工程思维引领STEM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四个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引领科技教育的发展与科技人才的培养。
分论坛,多方发力再续科教新篇
4日下午,“科技名师成长路”“科艺融合育人才”“空天科教凌云志”3个分论坛分别围绕“科技名师的引领、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育人案例经验”“航空航天活动的规范与模式”等主题展开,各显特色、针对性强。尤其是“科学教育耀湾区暨名家面对面”高峰圆桌会议形式新颖,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紧扣当前科学(科技、科普)教育的痛点、热点、难点,如科学教育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科学教育的政策制订与指导,科学师资队伍严重短缺及“转、招、兼、聘,培”的解决策略,课程建设,馆校合作等。紧紧围绕科学教育“谁去加,怎么加,加哪里?”和“如何实现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近3小时,嘉宾们谈经验、说问题、提建议、献计策。

据悉,活动自2022年10月9日发出通知,共收到省内科技教师提交论文近200篇,评出特等奖6篇、一等奖17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35篇、优秀奖22篇,涵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湛江、茂名、清远、东莞、惠州、汕头共11个市,其中,近50篇在《广东教学报》专刊发表。活动共征集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作品40余项。
2023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号角已经吹响。东莞市教育系统将以实施中小学科普教育“点亮”行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出台推进东莞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节,邀请各类科技人才担任科普副校长,举办百场“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每月举行主题科学探秘活动,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努力在全学科、各学段兴起科普教育热潮。
作为第一届粤港澳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讨活动的承办方,近年来,沙田镇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以智能科创为切入口,以“制度化、品牌化、基地化、全域化”整体推进智能科创教育,打造镇街中小幼、公民办全覆盖的科创特色教育。经过两年的时间,沙田镇科创教育发展为一个龙头,三个基地,八个成员,九间创新实验室,获得十个国省市立项课题,开发十余门分学段校本课程,20多项科普科创集体荣誉称号,研究申请国家专利近30个,500多项国家、省、市师生获奖。
下来,沙田镇将继续紧跟市高质量发展步伐,优化科创教育互通平台,探索教育管理一体化高效运作模式,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名师梯队、特长学生等综合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