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东莞水乡,蓝天白云,绿草茵茵。在东莞市道滘镇大鱼沙汾溪河岸边,一条红色碧道在翠绿的树木中蜿蜒而过,成为附近居民钟爱的“网红”打卡胜地;在篮球场的榕树下,老年人们正围在一起唠着家常;村道四通八达、干净整洁;各项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这是道滘大鱼沙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鱼沙村积极开展河岸清退,各项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并大力推进卫生环境整治,落实精细化管理,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勾勒出乡村振兴美好新图景。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获得感
大鱼沙汾溪河岸边,一条红色碧道在翠绿的树木中蜿蜒而过,白鹭蹁跹,成为附近居民钟爱的“网红”打卡胜地。“以前河岸边,没有这么多设施,不仅泥泞而且杂草丛生。”一名在汾溪河河边散步的老人回想起多年以前的情形,感触很深。
近年来,大鱼沙村结合流涌河滨水景观项目二期工程,对大鱼沙水闸旁的汾溪河河堤进行改造升级,铺设了一条1.5公里的绿道,如今汾溪河成为了周边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必去之处。
此外,大鱼沙村认真履行河长巡河职责,落实河涌环境整治措施,针对小微支渠有大量污水排出河涌问题,多次开展辖区河涌清淤,推动水环境综合整治,形成了多条水清岸绿的休闲碧道。
汾溪河河岸升级提升是大鱼沙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小窗口。去年,大鱼沙村完成喜庆楼后横巷整治,改善群众出行和居住环境,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投入专项资金9.8万元,在小公园和停车场公园各增设一批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备,满足群众的日常活动需求。
大鱼沙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良透露,接下来大鱼沙村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通过改善进出村入口景观,实施农房外立面微改造、小公园文化墙工程,智慧停车管理,民公路升级改造和建设路人行道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大鱼沙村周边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实施长效管理确保“新颜”常在
走进大鱼沙村田间地头,以往常见的污水横流、田间窝棚乱搭乱建的景象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连贯的菜地。
“从前这块400多亩的农田中共有60多个窝棚,不仅影响乡村容貌,而且在台风天还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大鱼沙村党总支委员黄耀佳表示,为了杜绝代耕农在农田上乱搭建窝棚现象,解决窝棚长期住人问题,大鱼沙村依法对违规搭建的窝棚进行强制拆除。累计清理农田窝棚88间,清拆面积2734平方米。窝棚拆除后,重点加强田间窝棚日常巡查监管,及时清理农田上剩下的乱堆放物,巩固整治成效。清拆整治后,田间恢复了干净、整洁面貌。
窝棚整治只是大鱼沙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鱼沙村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两违”建筑清拆等工作。累计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480宗,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365宗,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46宗,清拆面积达3900平方米,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污水乱排乱倒、“三线”乱搭343宗。
为保证人居环境持续稳定提升,大鱼沙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有序衔接,通过组建人居环境管理队伍,制定日常保洁制度,并对每月保洁质量进行考核,对路面、绿化带、环卫设施等重点区域进行“绣花式”管理,打造和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发动村民共绘美好愿景。村民的积极参与是推动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力量。在前期整治期间,大鱼沙村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力量,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形成“人人讲文明、时时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美丽家园的维护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村民自治才是长效的核心。”黄耀佳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