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江秀兴、陈庆泉获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3月31日,“潮起莞邑 非遗焕新”2023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举行。会议向获得2022年非遗保护工作十佳单位、社会力量贡献奖单位和最美非遗工作者颁发牌匾证书,向东莞首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群体、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批东莞市非遗工坊等授牌。其中,洪梅江秀兴、陈庆泉2人获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洪梅是中国花灯之乡,洪梅花灯传承数千年岭南文化,洪梅花灯技艺是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精湛、富有艺术特色,融合了传统民间节庆、诞生礼仪,并通过送灯、点灯、添灯酒等习俗,传递着宗族香火相传的观念和地方风土人情。截至目前,传统技艺类《洪梅花灯技艺》和民俗类《开灯习俗》已发展出4代传承人,并通过微电影、图书等文艺创作形式,使得民俗、传统技艺走进村(社区)、校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群众、青少年中广为传颂,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推动洪梅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走深走实。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洪梅2个)

洪梅花灯技艺传承人:江秀兴

东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秀兴12岁开始跟随父亲江德众学习洪梅添丁花灯制作以来,一直从事洪梅花灯制作,2012年开始与徒弟李凤屏等人,尝试更改花灯样式,制作了多个样式的花灯,并将洪梅花灯带入洪梅中心小学、洪梅中学等学校,开发了花灯制作技艺校本教材,多次担任洪梅中、小学校花灯制作比赛的指导老师或评委,指导学生制作了一大批洪梅花灯,积极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开灯习俗传承人:陈庆泉

东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庆泉1962年开始参与开灯习俗,跟随父亲陈玉培学习“开灯习俗”的流程、仪式等内容。在工作之余走访村内长者,了解建国前开灯习俗的仪式、祈祷、流程等,1985年陈庆泉按传统习俗主持黎洲角村“开灯习俗”,初步规范了“开灯习俗”的流程和仪式。1994年通过走访和查阅文字资料,文字化描述“开灯习俗”的仪式、流程、贡品构成等核心要素。2012年,陈庆泉带领徒弟黄浩球,按传统习俗,主持“开灯习俗”民俗活动,将传统和规范的“开灯习俗”传承给下一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