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让“高大上”的立法更接地气。道滘镇南丫村自2022年被设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在服务地方立法中积极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广泛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以前觉得立法是法律专家学者的事情,那么高大上,与自己关系不大,自从村里设了立法联系点,让群众可以直接对法规草案提建议,感觉一下子拉近了与立法的距离。”南丫村一村民说,村里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后,自己的意见能够“直通”市人大立法机关,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滋味。
据了解,南丫村被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面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等不同群体,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立法意见栏、案例收集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对《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正草案对照稿征求意见稿)》《东莞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修正草案对照稿征求意见稿)》《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草案)》《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有关条例征集意见建议,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整理并提出立法建议20余条,保证了意见建议收集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让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
“我们希望尽最大努力收集广大群众的意见,将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反映给上级立法机关,促进法规条文落地见效,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贡献一份力量。”南丫村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丁树安说。
培养基层法治建设“生力军”
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契机,着力培养一支基层法治建设“生力军”。切实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干部任副组长,其他两委干部和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基层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整合发挥人大代表、驻村法律顾问、网格员、相关行业从业者等智囊团作用,围绕不同行业领域的“新法”组织座谈讨论,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政策解析以及立法知识培训,使立法建议意见可行性更强、质量更高。通过参与基层立法联系工作,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法治素养,成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和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立法直通车”,也是“普法大篷车”。除了发挥征求基层群众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作用外,南丫村基层立法联系点还把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邀请专业人士对基层人大代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等,围绕《宪法》《民法典》以及我市出台的《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学习共5场次,参加人员390多人次。
此外,还通过立法联系点开展法律法规进校园、进村民小组等活动,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学法、用法、遵法、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接下来,南丫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意见征集广度,优化工作机制,打造站点特色以及提升立法建议质量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建立健全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为推进新时代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