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拓商机稳外贸 “东莞制造”广交会上“新”

4月15日8时许,广州的春日已有闷热之感。导航提示距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还有2公里,马路上已经开始出现塞车路况。

上午10时许,尽管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已近1个小时,但来自全球的参展商采购商仍然排起“长龙”入展。

“这是我参加广交会以来,最多人排队入场的一届。”一位来自苏州的参展商抬着一箱物品,静静地在排队。队列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面孔。

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也是时隔三年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展。人们用实际行动对外诠释什么叫“万商云集”——据主办方透露,开幕首日,广交会全天进场人次37万,其中外国人6.7万人次。

记者走访发现,“东莞制造”在广交会持续上“新”——参展新产品朝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以人工智能、新能源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成为展会“新宠”,企业外贸市场也纷纷投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场从春天出发的盛会里,外贸企业更加确信:新的曙光已经来临。

新产品——朝智能、高端迈进

展馆A区开辟了一个智能生活馆专区,专区内几辆无人驾驶移动机器人十分吸睛,往来采购商和行人无不留步观看。

这些移动机器人有着纯正的“东莞制造”血统,制造商是来自东莞长安镇的广东杜尼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杜尼”)。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通过云端大数据进行智慧管理,全程无需人工管理,基于前沿黑科技可智能规避障碍,还可实现语音交互,智能调度尽显科技魅力。

该公司是唯一一家入选本次展会智能生活馆的东莞企业。与广交会同频,杜尼此次的参展规模也是历届广交会最“豪华”的一次——母公司广东雷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本届东莞参展商展位数最多的企业。

随着多款移动机器人在展会上的精彩亮相,杜尼公司迅速成为行业“黑马”。该董事长杜元源感慨,这得益于整个青年科研团队的十年坚持,“坐得住冷板凳”。“我们期盼着能在广交会大展身手,上午我们已经接待了多批海外客人,下来还有韩国和阿根廷的客户将过来签约。”杜元源说。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升级,催生出很多新兴事物,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移动机器人仅是其中之一。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越来越多东莞企业,朝智能化方向迈进。

作为广交会老朋友,广东海新智能厨房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门庭若市,公司董事长杨敬辉带着诸多智能化新品来参加广交会。多炉头燃气烤箱灶、集成灶、集成水槽以及不锈钢整家定制产品,都指向智能化这个方向。

“例如,这款燃气烤箱灶具备自动点火功能,给烤箱灶下达指令,可以一对一控制灶头。又如,炉头的小小火功能也是我们一大创新,以前该产品只能从德国进口,如今我们已经攻克了技术难关,小小火可实现仅需0.2KV的功率,用此小小火功能可以热奶而奶不会沸……”展位上,杨敬辉对着自家产品如数家珍:“我们的家电产品都已朝智能化迈进,只需一键就能进行多种模式控制。”去年,这些智能化产品的出口销量整体增长超过10%。

陶瓷产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东莞企业这里,陶瓷也能很高端。走进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展厅,几个来自新西兰的外国参展商正在关注一块深棕色的曲面岩板。

“这是公司新的技术产品,曲面弧度最大可以达到125度,产品曲面、转角都采用了同类技术,可以实现岩板内弯及外弯效果。”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该产品可以在圆形穹顶、圆包柱、别墅旋转楼梯等地点进行全空间运用,赋予未来家居生活更多可能。

“为备战本次广交会,我们从9日就已经到广州进行布展。”马可波罗公司总经理助理黄良珍介绍,多年来,广交会都是马可波罗拓展市场的重点平台,希望能通过这次广交会更好走出去,面向全球化布局高端市场,向全球展示东莞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市商务局介绍,本届展会东莞参展企业结构与质量不断优化,参展产品涵盖了本届广交会所设置的全部16个大类,进一步凸显了东莞外贸企业推进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成效。

新领域——切入储能电池、锂电池

东莞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上,最近迎来了几家上市公司。本届广交会,记者恰好遇上了这些企业。

来自东莞石排镇的上市企业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在广交会上迎来“首秀”。区别于往届的电子元器件参展产品,本届展会该公司重点展出最新研发的家庭储能和户外便携式移动储能产品。

“我们希望通过参加广交会,让全球客商更好地了解铭普的新科技,也希望将自身的户外生态项目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户外生态领域的品牌出海企业。”铭普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是上市企业的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携手多款新能源产品参展:家用便携式储能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电动摩托车锂电池。企业销售经理张建鹏表示,目前企业针对电摩锂电池订单,均为定制化生产。“定制电摩的客户本身属于高端消费群体,他们对于电池质量,包括结构、功率、控制器等都会提出很高要求。”博力威的锂电池产品设计涉及多个应用领域,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这块蛋糕,同样也吸引了不少企业的跨界生产。

“如果在工作中设备紧急断电了怎么办?在户外,电源能够满足低温需求吗?”在广东莎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家用便携式储能箱吸引了一位海外观众的注意,他对企业询问道。

“用电不慌,无论是户外野钓、自驾供电、露营外出,它都可以保障设备长时间的供电和低温天气的工作需求。”莎米科技副总经理王丁坤耐心地解答道。

该公司母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老牌箱包制造企业——东莞市萨米特箱包有限公司。随着我国“双碳”行动的提速推进,移动储能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公司切入新能源领域,家用便携式储能箱便成为企业布局储能新赛道的主打产品。“广交会一直是我们特别看好的平台,作为最直接接触客人的机会,能够产生速效的连接。”王丁坤说。

“新面孔”身手不凡,“老广交”也不甘示弱。在广交会上,一辆可搭载货架的银白色摩托车吸引了众多游客视线。东莞台铃车业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经理王大伟表示,这个产品是针对海内外的外送市场研发,同时搭配可换电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换电柜进行充电,同时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轻便环保,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女士也可以轻松驾驭。

目前,台铃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制造商,在诸多核心零部件上具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新市场——开拓多元化市场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一季度外贸数据。整体上,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呈现增速逐月稳步提升的态势。在全球通胀蔓延,国外需求下降,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成绩来之不易,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韧性。

广交会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因为每年展会都能透露出一些新变化。尽管东莞一季度外贸数据未出炉,但从上述广交会上的“东莞制造军团”参展情况来看,我们可大概触摸到东莞外贸的脉搏。

一个明显的案例是,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被外界称为外贸“新三样”。而本次广交会,恰好很大一部分企业来自这外贸“新三样”领域。

它们有上市公司博力威、铭普,也有跨界的莎米科技,更有已经在这“新三样”打拼多年的台铃。

把握风口时机,它们有的是新成立的公司,有的则是企业新切入的领域,充分反映了“东莞制造”对全球市场的敏锐嗅觉,体现出东莞外贸企业迎难而上的智慧和勇气。

除了外贸“新三样”,东莞外贸企业的进出口市场也持续上“新”。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均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也分别增长11.7%和14.1%,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7.3%。

记者在本届广交会走访发现,以博力威、铭普光磁、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东莞龙头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开拓非洲、拉丁美洲等广阔市场。

黄良珍表示,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马可波罗未来将重点布局RCEP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中亚、中东等海外新兴市场。“去年马可波罗外贸实际上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点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和亚太地区,本次广交会我们将会重点关注新兴市场的采购商,重点拓展以上区域的客户。”

张建鹏也对记者表示,未来,博力威将会以欧洲市场为根据地,拓展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开拓多元化市场也是近年广交会大力推动的重点内容,其中富有潜力的“一带一路”市场被视为重点。今年广交会的进口展吸引了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占73%。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鼓励东莞企业抓好各类展会的机遇。他认为,随着人气的持续提升,本届广交会的贸易对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长期效应将持续释放,新市场新渠道将得到拓展。

新信号——市场逐步复苏

风雨走过67年,第133届广交会,依旧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对外贸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展示自我能力的一个平台,更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预示着外贸新趋势。

“外贸的背后是产业,外贸的韧性、活力与转型的背后是产业经济的韧性、活力与转型。从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结构、展品变化、新品发布,都能窥探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白明如此评价广交会上东莞外贸企业的变化。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不少东莞企业对广交会都有着深深的情感,有企业甚至坦言是广交会成就了企业的发展。例如杜尼母公司的雷洋智能曾是一家典型的东莞外贸企业。早年间,企业参展产品从普通音箱升级到智能音箱,而今年广交会展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不仅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更让企业成为东莞人工智能出海的代表。

对外贸企业来说,本届广交会传递的最直观感受,无疑是人人人人……这场从春天出发的盛会,让外贸企业更加确信:曙光已经来临。

“我们对此次广交会期待非常高,一大早就携产品从东莞赶来参展,半天内已有多个海外客户前来咨询。”莎米科技副总经理王丁坤介绍,参展第一天,他便明显感受到本届参展企业不仅准备充分,更是信心十足,“今年外贸订单肯定会比去年好很多。”

“我参加过好几届广交会,像今天这样人潮涌动的,还是第一次。”黄良珍对记者说。在他看来,众多海外客商来往交流,正是海外市场逐步恢复的一个表现,也让他对今年的外贸行业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广交会首日,马可波罗仅在上午便已获得一批意向性采购订单,还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勒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的详细咨询。

今年是海新智能公司参加广交会的第十二年。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公司董事长杨敬辉就已经接待了十几拨客人,接受完记者采访后,杨敬辉又开始马不停蹄接待起新客户。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标准打造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地,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东莞全力在拼经济,东莞企业开年至今也一直奔走于全球各种展会。东莞外贸正以起步即冲刺的态势,奋力向前。

15日傍晚近5时,在记者准备离场前,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内,人声鼎沸,交谈声此起彼伏;场馆外,车流人流仍然川流不息。外贸的信心来自何处?在这场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广交会上,或许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