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近年来,东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扣“提升分类质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初步探索出垃圾分类“东莞模式”。即日起,东莞日报社联合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推出《垃圾分类东莞行动》系列报道,聚焦东莞垃圾分类工作亮点,呈现东莞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分类后的垃圾是如何被运输、处理和利用的?如今,在东莞,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中找到答案。
2021年以来,东莞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主题宣教场馆建设,集垃圾分类体验、参与、共享功能于一体的场馆已达36个,科普实践基地2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一个个相继出现在市民身边的宣教馆,不仅成为展示东莞垃圾分类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市民群众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阵地,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打造阵地
让垃圾分类可观可感
“垃圾分类原来有这么多好处,我要回家教爸爸妈妈怎么分类!”近日,东坑启德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走进了东坑镇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进行参观,在沉浸式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益处后,纷纷表示要拉着家长一起学习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最大的难点在于行为习惯的改变,抓好宣传教育是关键,打造学习阵地则是重中之重。2021年,经过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一番精心谋划,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应运而生,并提出了在全市每个镇街(园区)至少打造一座宣教馆的目标。

如何将大量的垃圾分类知识浓缩于小小的场馆之中?东莞第一时间下发了指引,为宣教馆设立了公益、科普、教育三大属性,提出了科技性、互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四大设计要求,力争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现和互动,展现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
在指引和规范之下,一个个宣教馆相继建成,让垃圾分类可观可感。走进东莞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桥头宣教馆,正中央的大屏就滚动播放着创意十足的垃圾分类宣传短片,绿色环保气息扑面而来;在石龙宣教馆,可通过图片、视频直观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也可以使用VR设备、多媒体设备等身临其境地体验垃圾分类场景;道滘宣教馆集宣传教育、大件垃圾破碎处理、园林垃圾破碎处理、厨余垃圾处理及一般工业固废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市民群众通过“眼看”“手动”更为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截至目前,东莞已建成36个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实践基地,每个镇街(园区)至少拥有一个阵地,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和参与垃圾分类。
强化互动
掀起垃圾分类学习热潮
作为垃圾分类学习阵地,宣教馆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为做好宣传推广,发挥场馆最大效用,各宣教馆和基地还在市级的统一指引下确立了管理制度,并通过轮番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强化垃圾分类学习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市民不仅走进来,更学得进、记得牢。
有的转换思维,增强场馆实践性。今年以来,麻涌镇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开创研学新模式,对基地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完善并增加更多实践性、趣味性游戏,让研学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得课本外的延伸知识,不仅有东莞本地学生前来参观,更吸引了周边城市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研学热。

有的拓宽渠道,汇聚宣教合力。不局限于宣教馆本身,石龙垃圾分类办延伸科普教育实践触角,接连在南岸公园成立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黄家山幼儿园挂牌成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在青林路垃圾转运中心挂牌成立生活垃圾教育基地、在共享文化空间中承典艺艺术中心挂牌成立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合作基地,构建起“宣教馆+基地+示范学习点位”的宣传新矩阵。今年4月,建立在已有场馆的基础上,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还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共同推出了东莞低碳打卡地图,带东莞人解锁遛娃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全市宣教馆及基地都迎来了集中开放,掀起全民学习参与垃圾分类热潮。新建成的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一开放便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来自东城佳华学校的黄同学说:“这里还设置了参观任务卡,像闯关寻宝一样去学习垃圾分类,实在是太有趣了!”
志愿助攻
推动垃圾分类走向千家万户
功能丰富的场馆牵起的不只有“小手”,还有志愿力量。致力于将宣教馆打造成垃圾分类志愿者之家,自各垃圾分类宣教馆启用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积极联动团市委,组织全市各镇街以宣教馆为依托培养垃圾分类志愿者,一支又一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和实践成为垃圾分类宣传的重要力量。
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业讲师前来授课、开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争做垃圾分类先锋”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了解新政策,践行新方法,广大志愿者在这里学知识、长经验。

随着一大批优秀垃圾分类志愿者脱颖而出,他们也带着知识和经验从宣教馆走出,走进小区、学校、商场等地,走向千家万户。曾经,蔡丹丹是长安镇垃圾分类宣教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长期的培训和实践,使得她对垃圾分类知识了然于心。今年5月,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她成为了长安镇垃圾分类宣讲团的一员,深入长安各社区宣讲垃圾分类。她表示,希望通过更多的宣讲活动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助力建设文明长安。
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开展“五进”宣传活动1200余场,以“社工+义工”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超8000余场,参与志愿者超12万人次。他们像蒲公英一样,把垃圾分类的种子撒向全市各地,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垃圾分类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