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学生掉入浮选槽致死,真相是什么?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他们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在简略的报道背后,是令人惊惧的场面。资料显示,浮选槽是装满了矿浆的巨大容器。众所周知,矿浆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磨碎的矿石、水和化学药剂的混合物。有专业人士提醒:人掉进浮选槽,会同时受到浓稠矿浆、化学毒性和机械伤害等至少三重伤害。

不难想见,这6名学生事发时有多么绝望。他们本不该遭受这场无妄之灾。有东北大学学生告诉媒体,“浮选槽里面是矿浆,人掉进去动不了”。

网页上,一位网友的跟帖提及:“2022年毕业入职参观走在钢板上,我就想,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这种人同此心的恐惧感和担忧,是为着宏大的现场场景而发,也是为着不为人知的“晕眩感”而发。这背后其实是对安全隐患或盲区的警惕。

这起事件确实充满了“突发”的意味,然而,仔细辨析,其间也有值得追问的地方。

其一,格栅板脱落是何种因素导致的?是因为不堪承重而倒塌还是本身存在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据报道,

涉事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曾于今年2月发文称: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该文提到更换的格栅板与此次事故的格栅板是否属于同一批次?若新换不久的设施就突然脱落,更让人费解。对于公众的疑惑,有关方面需要及时给出负责任的解释。

其二,相关信息显示,7月11日,该公司刚开了安全生产会议,旨在把发展和安全统一起来,共同谋划、一体部署、相互促进。三令五申之下,安全工作理应得到强化,何以依然出了如此惨剧?安全生产会议没能阻止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其间的梗阻、漏洞,到底是什么?安全生产会议,不光是提出要求,更得把安全管理细则给落实到位且强化监督监管,否则就会沦为“空对空”的叙事。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会议有无形式主义之弊?该公司曾在公号文中自称: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这种“零事故”的表述当然让人感到愉悦,然而安全格局绝非暂时的“零事故”就能支撑的,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建设和托举。

其三,事发前,参观学习过程有无专门人员指导陪同?是否只有涉事教师和学生处于格栅板上?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让厂外非专业人员置身这个地方的理由是什么?

涉事企业是老牌企业,享有很大声誉。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水平,在业界都是响当当的。具体到浮选车间管理流程,自有一套完善的方案。正如2020年该公司一篇文章所言:车间各浮选槽之间需要泡沫溢流管路进行连通,将矿浆输送至下一道作业工序,从而保证各流程的稳定。这种公文化语言表现了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稳定性和自信。但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也指出:由于管路长期处于走量状态,管内部附着较硬的结钙,造成走量不畅,影响流程稳定。尽管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一细节也发出提醒:只要细节管理不到位,只要安全之弦绷得不够紧,就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

中金黄金已在公告中对不幸遇难的学生表示沉痛哀悼,公司承诺将充分关注事件后续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作为上市公司履行应尽的职责自不待言,但是面对汹汹舆情和公众的严肃追问,该公司要回应的不只是这些。

此事件之惨烈,撼动人心。对于此事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介入调查,公开事件真相并严肃问责。

文|白驹(资深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