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住民宿被说成“3女1男”,涉嫌给消费者“造黄谣”只会被反噬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7月29日,一消费者发文反映,自己和家人入住丽江束河古镇一家民宿时,在床上发现了爬行的蜈蚣。该消费者发布避雷帖后,商家回复引发争议。

消费者称自己一个妈妈带三个孩子入住,商家回复称之为“三女一男”,并称“丽江本就容易遇到缘分”“不知四位有多大的秘密”,消费者认为该表述带有低俗暗示,感到被冒犯。

消费者所发的评价(网络截图)

消费者所发的评价(网络截图)

民宿方的回复(网络截图)

民宿方的回复(网络截图)

消费者之后再度回应(网络截图)

消费者之后再度回应(网络截图)

7月28日,Designer·安里ili·设计师美学民宿工作人员回应称,没有监控记录证明或者反驳房间内有蜈蚣这件事情,至于消费者描述的其他内容,自己不了解具体情况。7月29日,记者再次联系了该民宿,对方表示会联系店长并回电,截至发稿前,商家未作回应。(据7月30日都市现场)

消费者在相关平台对商家进行评价,讲述自己的消费体验,是正当权利,也是当下再正常不过的做法,如果评价属实,商家应该重视消费者的意见,诚恳道歉,积极改进,如果评价所述与事实不符,商家也大可以拿出证据来进行反驳,或是向平台申诉。

但是这家民宿的做法却匪夷所思,他们解决差评的方式竟然是通过造消费者的“黄谣”来转移矛盾,将母亲与三个孩子描述成“三女一男”,充满恶意揣测和低俗暗示,试图在网络上对顾客进行污名化。这种做法不仅暴露了商家的傲慢,更折射出某些民宿经营者法治意识的薄弱,服务意识的欠缺。

这种不怀好意的手段不仅无法掩盖民宿可能存在的过失,反而会激起公众的反感,招致更猛烈的舆论反噬。毕竟,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消费者对这种不尊重人的商家,可以说是“零容忍”。

从事件细节来看,商家的回应也是漏洞百出。一方面,商家声称“房间限两人入住”,但消费者指出两张1.5米床完全可容纳四人,且预订平台未明确人数限制,这凸显了商家在服务规范上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商家以“没有监控记录”为由不回应“有蜈蚣”一事,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其他问题,例如房间小,隔音差,不打扫等问题,也没有任何回应,可以说是对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和基本诉求,采取了完全无视的态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不得侮辱、诽谤或进行其他形式的侵害。商家在公开回应中带有明显贬损意味的言论,已构成对消费者人格的侮辱。此外,民宿的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同样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民宿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担忧。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民宿行业迅速扩张,但与之相伴的是口碑的持续下滑。许多消费者反映,部分民宿过度追求“网红”效应,却在基础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频频“翻车”。更糟糕的是,一些商家在面对差评时,不是反思改进,而是用恶意举报、网络攻击甚至造谣的方式打压消费者。这种扭曲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反而会加速消费者的信任流失。

民宿的核心竞争力本应在于个性化体验与人性化服务,而非敷衍推诿甚至恶意中伤。商家若连最基本的尊重与诚信都做不到,再精美的装修、再独特的设计也只是表面功夫。此次事件也给民宿行业敲响了警钟,只有回归服务本质,真正重视消费者权益,才能赢得长远发展。而对于那些执迷不悟、混淆视听的商家,法律和市场的双重惩戒,或许才是他们最该得到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