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渐退秋燥显,东莞医生送你养生攻略

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暑热正式进入倒计时,天气逐渐转凉,但秋燥仍然明显,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养生重点需转向润燥护肺与适应季节变化。

为帮助市民科学应对处暑养生需求,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唐超前,精心整理出涵盖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的《处暑养生攻略》,为市民健康度过初秋提供专业指导。

饮食调养

润燥养肺:处暑时节,天气干燥,应多食用润燥养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这些食物既能润肺止咳,又能补充水分,缓解秋燥。

健脾养胃:处暑时节,人们容易食欲不振,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芡实等。

补充水分:处暑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既能解渴又能清热去火。

起居作息

早睡早起:处暑时节,天气逐渐转凉,应适当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

防寒保暖:处暑后,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时可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运动调养

动静结合的养生运动:处暑时节宜选择“轻运动+深呼吸”的组合方式,如清晨练习八段锦、傍晚散步时配合腹式呼吸法。通过调息吐纳促进肺气宣发,缓解秋燥对呼吸道的刺激。

运动后的调养关键:秋季运动后避免立即饮用冰水或吹冷风,建议运动后温水擦身、饮用温梨水,并进行5分钟腿部拉伸,防止燥气伤津。

情志颐养

中医认为,秋季与五脏中的“肺”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悲)。顺应秋季“收”的特性,减少过度兴奋和激动的活动,让心神慢慢平静下来,可以多进行一些静坐、冥想、深呼吸等练习。

其他养生法:

居所微气候调养:白天:开启东南向窗户引入“生气风,搭配竹炭包吸附燥气;夜晚:使用艾草香薰机,以辛温之气平衡秋夜寒凉,改善睡眠质量。

足部微循环激活:采用“醋+生姜”泡脚方(米醋500ml+生姜片30g),水温保持40℃,泡至足底泛红后按摩涌泉穴3分钟,强化肾气以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