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交会燃动全球商机 “世界毛织之都”双线拓展海内外市场

海关关员为企业现场讲解技术性贸易措施

正值第二十二届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下称“织交会”)火热举办之际,这场行业盛会以“时尚潮·东莞造”为主题,搭建起“1主会场+6分会场+7飞地展馆”的跨区域联动矩阵,现场洽谈氛围热烈非凡。与此同时,一批批设计新颖、品质优良的大朗毛织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顺畅出海,在“家门口的展会”与“全球大市场”之间架起高效联通的桥梁。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历经40余年深耕,已形成全国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毛织产业集聚区——市场主体近3万家,年产毛衣近9亿件,毛织产业链年销售总额突破720亿元,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1件源自这里,“世界毛织之都”的美誉实至名归。

“大朗毛织企业多为小微企业,订单小、货品杂是产业特点,传统贸易方式曾让企业在申报、结汇等环节面临诸多不便。”东莞市大朗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浩江介绍,自2020年11月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开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这一“准入门槛低、通关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的贸易模式,与大朗“小单快反”的产业优势高度契合,3D虚拟打版技术让样衣制作缩短至1-3天,从接单到交货最快仅需7天,完美适配国际市场的快速上新需求。

如今,借助织交会的商贸对接优势,市场采购贸易更显活力,东莞市场采购贸易自试点以来出口总额已突破2000亿元,今年以来出口货值达170.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大朗贡献突出,排名全市前列。

为助力企业稳健出海,全国首个毛纺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持续发挥支撑作用。本届织交会上,该基地正式授牌,通过收集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深入解读国外法规标准,为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提供全流程支持。“去年出口中东的毛衣订单因不了解Saber认证要求险些滞留,多亏基地专家提前解读,帮我们避免了上百万元损失。”东莞创点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爱坦言,基地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让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助力下,大朗毛织正加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本届织交会上,埃及、巴西、俄罗斯等海外客商纷纷驻足洽谈,国内采购商也精准对接优质资源,意向成交额持续攀升;场外,市场采购贸易与中欧班列、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无缝衔接,“海陆空铁”多渠道畅通无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