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质量强链”激活产业动能:“链”动全球,独具匠“芯”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沃土上,东莞正以“质量”为墨,描绘出一幅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壮阔图景。这里,每分钟都有创新的火花迸发,每小时都有质量的提升在发生。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强链”战略,东莞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领域同步发力,正在书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

创新引擎驱动,突破发展瓶颈

走进东莞各大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东莞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克技术难关。

天域半导体成功撕开国外技术垄断的“铁幕”,其研发的碳化硅外延材料不仅良品率大幅提升,更实现了8英寸碳化硅晶圆的量产,2024年营收增速超过50%,成为产业链上游的一匹“黑马”。

在6G研发的赛道上,东莞企业同样不甘示弱。维沃研发的6G通感双基地感知原型机,像给通信系统装上了“火眼金睛”,能够实时追踪“低空目标”并进行高速双向通信。

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东莞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为“东莞芯”注入更强动力;华为开发者大会落户,让松山湖成为鸿蒙生态的“创新策源地”。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双增长”的亮眼成绩,正是创新动能持续释放的最佳证明。

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质量根基筑牢,锻造“智造”脊梁

在东莞的智能工厂里,机械臂优雅地舞动,AGV(自动导向)小车穿梭自如,这些智能装备的“大脑”和“关节”,正越来越多地打上“东莞智造”标签。

拓斯达公司车间里,一套名为“312”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正在高效运转。这套系统如同给生产线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创新攻关、体系筑基、品牌引领“三驾马车”,驱动着质量管理全流程优化。令人瞩目的是,这套模式不仅在自家企业应用,更通过全球开放日、供应商大会等方式,如涟漪般扩散到整个产业链。

质量基础的夯实,让技术创新如虎添翼。拓斯达研发的高精度五轴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让注塑生产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效率提升32%,人工成本下降35%,能耗降低12%。而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科研人员成功攻克RV减速器技术难题,推出了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让“东莞速度”再次惊艳世界。

如今,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核心引领、环带支撑、组团发展”的良性生态,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再到系统集成,一条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正在这里茁壮成长。

 

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

产业集群发力,彰显“东莞速度”

如果说每条产业链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的“东莞速度”和“生态厚度”。

在这里,华为、OPPO、vivo三大品牌如同三台强劲的引擎,带动着整个产业链高速运转。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是:全国每4部智能手机中,就有1部产自东莞;而一部智能手机90%的零部件,都能在东莞一小时通勤圈内配齐。这种“一小时产业生态圈”,已成为东莞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走进长安镇、松山湖高新区,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鳞次栉比,形成了“两核多点、星罗棋布”的发展格局。这里不仅是手机的“出生地”,更是创新的“试验场”。OPPO连续三年跻身全球专利申请前十,参与制定133项国际国内标准;维沃在6G领域的超前布局,让东莞在新一代通信技术竞争中占得先机。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三部手机”的带动下,产业链上涌现出一大批“隐形冠军”——华贝电子的智能代工、长盈精密的手机外壳、新能源科技的锂电池……它们如同产业链上的颗颗明珠,共同串起了东莞智能终端的璀璨“项链”。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莞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三大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从“制造大市”到“质量强市”的蝶变之路,东莞正走得愈发坚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