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给华杉下了最后通牒:下午六点前公开道歉,否则“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只记得罗与华”。
------
罗永浩又发飙了。因为——
华杉又出来念经了。
11月25日,这位西贝的品牌顾问、华与华创始人,在微博上写下一段梦呓般的文字。他说西贝是“中国餐饮业的天花板”,对顾客和员工“诚心诚意做到极致”,如今却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遭人“算计”。
最后,他祭出大招:西贝要“凭仁义立世”。
这段话,听着特别不顺耳,很像街边算命先生的呓语:用词宏大,逻辑稀碎,情绪饱满,就是事实全无。
果然,罗永浩来了。
26日凌晨,老罗转发微博,只问了三个问题:“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你要是说不清楚,我就公布录音了。”

“录音”二字,像一把刀,瞬间抵住了华杉的咽喉。
吃瓜群众可盼望华与华不怂了,都想听录音。
26日上午11点,罗永浩再次出手,划清界限:这次是我和华杉之间的事,和西贝无关。

他给华杉下了最后通牒:下午六点前公开道歉,否则“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只记得罗与华”。
下午六点,这相当于设置了一个定时炸弹。
最绝的是最后一句:“我已经在网上买了华与华的全集,整天被忽悠的中国土老板们,其实赚钱很不容易,也该有人给他们上一点营销防诈课了。”
“营销防诈课”——这五个字,等于把华与华过去二十年的“方法论”,定性为了“骗术”。
华与华能忍吗?
1
我们推演一下。
华杉会跪吗?
华杉怎么接招?无非三种可能:
1、硬刚到底。继续用“仁义立世”“华夏子弟”等虚空词汇迎战。
这好像是一条死路。罗永浩手握录音(无论真假),且擅长“捉七寸”。华杉的每一句辩白,都可能成为老罗下一轮炮火的弹药。
2、私下求和。托人找老罗说和,希望“杯酒释兵权”。但罗永浩明确说了:“私下道歉已经不管用了。”这条路已断。
3、公开认怂。在六点前发一封不痛不痒的道歉信,试图蒙混过关。但以罗永浩的性格,会对道歉信的措辞逐字审校,若诚意不足,反而会迎来更猛烈的追击。
罗永浩会出什么招?他会的。

以下纯属猜测。
第一招,公布录音。一旦公开,华与华的“策略”内幕将被摊在阳光下。土老板们会发现,自己花几百万买的“品牌圣经”,可能是几句酒桌醉话?
第二招,拆解“华与华全集”。老罗说要给土老板上“防诈课”,绝非虚言。他极有可能开直播,一页页分析华与华案例,指出其中哪些是“忽悠”,哪些是“巧合”。这将是营销界的“315打假晚会”。
第三招,发动“受害者”共鸣。让曾被华与华“坑过”的老板们现身说法。这些人平时碍于情面不敢发声,一旦有人领头,诉苦大会会不会变成批斗大会?
华与华二十年来编织的“神话”,可能在一周内崩塌。
2
华杉为何又主动挑衅呢?这真是一场作死的行为艺术。
之前不是挑衅过一次,私下道歉了吗?同一个错误犯两次?
答案可能是,他活在信息茧房里,真的相信了自己那套话术。
华与华的商业模式,是给企业老板造梦。他们用“超级符号”“持续重复”等概念,包装一套看似高深的理论,让老板觉得“找到了品牌真经”。久而久之,华杉自己也信了,以为西贝的困境不是经营问题,而是被“罗刹国”算计。
他不懂舆情管理吗?
这个,他懂的是二十年前的舆情管理吧:控评、删帖、发通稿……但今天,舆情是罗永浩这样的个体用一条微博就能点燃的草原大火。华杉还想着“凭仁义立世”,却不知消费者早已用“预制菜”投了不信任票。
历史上的品牌营销,有多少是吹大的?太多了。华与华需要证明自己不是其中之一。
华与华用机场广告牌上两个巨大的人头,营造“权威感”;用“不投标,不比稿”的傲娇,彰显“稀缺性”。但这套玩法,在信息透明的今天,正在失效。
罗永浩要做的,就是戳破这个气球。他说要上“防诈课”,这算是替无数被“营销神话”忽悠的土老板,讨一个公道吗?
华与华会被锤死吗?不一定。但经过这一役,至少那些准备花几百万请“品牌大师”的老板,会多问一句:“你这套,经得起罗永浩拆解吗?”
这才是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