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既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更是“人才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东莞职业教育在一直在探索,并走出了东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展望“十四五”,在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职业教育要如何主动对接国家总体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和职教改革趋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职教路奋进?东莞日报特别开设栏目“高端访谈”,本期邀请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校长余刚灵来谈谈社会大众关注的职业教育发展。

▲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校长余刚灵
东莞日报:今年是您从教的第30年,见证并参与了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想请您谈谈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余刚灵:从大学毕业进入了东莞职教领域,我亲历了东莞职业教育三十年来的大发展,见证了“她”逐渐变大、变强、变优。尤其是2012年教育局主导完成了以服务支柱产业发展的“一校一特色”中职布局调整之后,中职教育走上特色化、品牌化的快速发展之路,东莞中职教育发展模式也成为省内外很多地方的学习借鉴对象。“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更是大手笔地发展职业教育,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深入推进职教综合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际合作、落实扩容提质等等,促使东莞中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做大做强做优,并形成了东莞独有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进入“十四五”,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东莞市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以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为东莞职业教育在东莞城市发展迈入“双万”新赛道上如何高品质发展、如何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指明了奋进的方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谋划、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体东莞职教人的共同努力下,东莞职业教育必将以更优质、更快速、更稳健的姿态向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教育奋进。
东莞日报:您刚才说到了“技能型社会”的建设,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后出现的热词之一。请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技能型社会”的内涵。
余刚灵:建设“技能型社会”是今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的理念和战略。关于技能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原教育部长陈宝生曾作出较为具体的解读,那就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让技术技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而前不久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将技能型社会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并指明具体的时间节点。《意见》要求到2025年,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到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技能型社会被列为一种社会类型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与公众视野,其所产生的影响将对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技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更加优质强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配套支撑,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大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机遇。
东莞日报:面对建设技能型社会目标的挑战与机遇,您认为中职教育应该如何去变革与发展呢?
余刚灵: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引领下如何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作出了宏观的指引。对于中职学校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发展,大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思考。于此,我认为重点要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是立足定位,找准中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资源配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中职教育、专科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各层次职业教育构成。而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层级,它承接的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功能。在职教体系没有完成纵向贯通前,中职教育主要还是面向就业,它的这种职业基础教育功能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但一旦实现了纵向贯通,这种职业基础教育功能将会成为中职教育的首先职能任务。作为与普通高中规模相当的庞大中职生学习群体,将在中职学校接受与完成职业意识基础、专业知识基础、技术技能知识基础及其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为他们职业成长奠定基础。因此,立足定位,回归职业基础教育功能,这应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提与出发点。
二是提质赋能,增强中职教育的体系作用,巩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既然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那么只有把中职基础夯实了、教育品质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为接续的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强化类型特色,明确角色定位与功能,匹配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办学功能,深化综合改革,在专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教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在增值赋能中促进中职教育自身的品质发展。
三是纵横兼顾,统筹就业与升学成长需求。“纵”就是纵向贯通,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上升,人们的成长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中职学历教育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要。中职学校教育应关注学习者的纵向升级需求,设法帮助他们实现升学理想。“横”就是相对纵向升学而言的就业需求。作为类型教育,中职学校亦要满足学习者的就业愿望。因此,中职教育要统筹兼顾好学习者的纵向升学愿望与横向就业需求,让优质升学与优质就业成为中职学校学习者的出彩通道。
东莞日报:发展高品质中职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请问汽车技术学校做了哪些举措来达成这一目标?
余刚灵: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成为了我们东莞城市高质量发展所须的教育配套,并被写进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展高品质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这是城市发展的教育任务,也是我们中职学校的使命担当。为此,我们汽车学校根据上述“立足定位、提质赋能、纵横兼顾”指引,进行了系列有效的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开展特色专业群建设与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中职学校的职业基础教育功能。学校在“专注汽车技术,服务产业互联”专业发展指引下,探索开展“汽车专业为主,新工科专业为辅”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开设了涵括汽车后市场产业链岗位需求的8个专业。同时依循双精准原则,构建了“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岗位对接能力课程-第二课堂社团课程”的多层级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个性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落实教学综合改革,突出中职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学校以打造汽车技术职业教育的“技之城·乐之域”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座技术荟萃之城、技能学习之城、技艺养成之城,一个欢乐学习之域、快乐成长之域、悦乐成才之域。为此,学校已建立140多家企业合作点、22个企业技能专班、5个专业实训中心、4家市级企业实习实训基地、2个教培研基地(博世华南地区培训基地、小虎汽车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和1家产业学院(东莞汽校途虎养车产业学院);形成了“定向引领、多元合作、专班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采用“小班化、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模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技之城·乐之域”让进入汽车技术学校的学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技术,掌握技能,成人成才。“十三五”期间,学校为东莞市汽车行业输送了近4000名汽车技术人才。他们服务于东莞汽车产业的各类岗位,有效地服务于东莞区域汽车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统筹学生成长需求,兼顾中职教育的就业与升学目标。学校以“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通道”引领,合理兼顾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发展目标,满足学生人生成长规划需求。
学校的创新探索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专业化成长、推动了学校的高品质发展。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在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24人次、二等奖31人次、三等奖4人次,获市赛一等奖32人次、二等奖23人次、三等奖17人次;立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6项、市教科研课题6项;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奖17篇,市级奖72篇;出版教材2本,公开发表论文20篇;11名汽车专业教师入选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高级人才专家库。我校学生获省中职生文明风采228人次;在专业技能竞赛上,获国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省赛一等奖29人次,市赛一等奖12人次;学生参加高职高考,上线率与录取率均为100%,其中2021年有12名考生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院校本科专业录取。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将迎来大变革与大发展。我们中职教育要勇立职教改革发展大潮,打造高品质的职业基础教育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完成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所赋予我们中职教育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