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东莞两会| 市政协委员谭画: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

数字政府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环节。而打破政务数据孤岛,推进数据有序共享,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基础。东莞要强化“数据治理思维”,以协同应用和服务发展为牵引,通过系统“大整合”,有利于推动数据资源“大集中”,促进和规范政府数据共享,实现“数据替人多跑路”。在2022东莞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谭画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 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建议》。

东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脚步

该提案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各地陆续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规划文件,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不仅加剧了人们对公共危机应急系统的需求,更让政府意识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位置,毗邻深圳、广州,外来人口众多,市镇二元架构扁平化。相比其他城市,东莞在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部分镇街(园区)人口、经济体量大而行政资源不足,政府管理架构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切实解决基层治理能力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难题。

从2018年开始东莞谋划数字政府建设,将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19年,东莞全面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集约共享、协同共治、开放共赢”理念,进行集约化建设。2021以来,东莞市进一步强化“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成立了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大力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数字底座建设,逐步拓展场景应用,助力东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建议打破政务数据孤岛,推进数据有序共享

该提案提出,东莞市要提升数据治理的地位,把政务数据资源的汇总处理工作当作政府治理工作的核心措施。明确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借助大数据让政府的科学决策精确化,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确保政府决策治理的科学化。借助政府资源的汇总,构建数据基础,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监管、数据分析一体化。

同时,实施数据共享,促进部门大数据转变成业务大数据。按业务规则与联系,拓展横向与纵向,确保政务数据共享模式的转变,让资源共享不受层级、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让业务数据随着政府业务地点的转移而转移。借助数字政府的业务,让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更为紧密,构建更为完整的数据体系,加快线上业务办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公众办事成本。

谭画表示,目前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政府占有大量沉睡数据,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企业能够生成实时动态数据,但是没有形成政企数据互认机制。“打破政务数据孤岛,推进数据有序共享,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基础。”

该提案还提出,东莞市应当推进公共服务服务方式转变,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借助数字技术支撑的革新框架,借助互联网,以用户为发展主体,确保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实现“端口到端口”服务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的使用实现各级政府节点之间的联通,构建包容性的、平等的服务,尤其是为不同类型的群体进行服务。

同时,发挥技术与制度协同作用,使新兴技术更好地提高政府服务效力。技术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力工具,从信息共享、功能整合、跨部门合作多个方面嵌入到政府数字化转型之中;制度从政策支持、保障层面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通过发挥技术与制度协同作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进程。

并且,通过公众监督进一步提升数据协同治理水平。社会公众通过政府、企业等搭建的平台和渠道参与到公共服务当中。如在城市治理问题上,市民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政府反馈诉求,进而参与到城市问题治理过程中;在改善公共服务层面上,人民通过政府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大数据,了解并拥有了为改善公共服务建言献策的机会。在公共服务监督上,市民通过拍照举证、投诉举报的方式随时随地参与城市管理与服务中去。

谭画表示,强化“政府即平台”的理念,打通各系统及应用接口,构建通用共享平台设施,推进集约化、一站式、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