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实现稳定运行,同时需持续促进服务业复苏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步伐有所加快。这两项指数的环比上升显示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总体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有所放缓。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比上月上升0.2和0.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5.1%,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这被认为是由于小型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相对滞后,或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一般情况下,受假日因素影响,春节所在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会放缓,今年2月也不例外,生产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是,新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这可能与出口继续保持旺盛以及政策发力有关。

数据显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和54.1%,高于上月3.6和3.2个百分点,两个价格指数均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扩大。但是,结构性特点也很明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继续位于60.0%以上高位区间,而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46.0%。这意味着制造业生产活动依然保持着去年的结构惯性,上游行业需求旺盛并不断提高下游成本,而这种结构性需求与基建、出口等有关。

为了稳定经济,中国推动政策提前发力,尤其是在基建方面。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累计发行8775亿元新增专项债,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基建。因此,我们应当吸取相关教训,在稳定经济的同时,继续推动落实保供稳价政策,做好初级产品的供应保障。严厉打击资本在煤炭、铁矿石以及其他金属领域的囤积居奇和投机炒作,避免有些资本借助基建发力和地产政策放松的预期炒高上游商品的价格,抬高制造业成本。

此外,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铝、小麦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乌克兰则为全球提供大量玉米、小麦等农产品(6.0100.091.52%)以及氖气、氪气、氙气等材料。目前俄乌局势可能推高全球能源、材料和农产品等价格,而这种预期又可能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涌入相关商品的交易,从而为全球范围内更持久的通胀提供了可能。因此,如果今年中国的基建与出口同时保持旺盛需求,可能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向上向下的议价权不足,面临的挑战可能也会更大。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往年春节所在的月份相比,景气水平偏低。从就业人员指数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6.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投资拉动的建筑业预期向好,但服务业仍待进一步复苏。

综合来看,2月份国内需求在政策发力之下开始转暖,建筑业恢复增长,宏观经济大盘实现稳定运行。但是,从结构上看,需求主要还是依靠基建、出口等驱动,这需要稳定上游初级产品的供给与价格,避免对下游制造业形成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受国内局部散发疫情影响的服务业依然有待提振,因此,在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需要考虑出台更多有助于服务业与消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