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和深圳都市圈建设日益加速,莞深两地交融交流越来越密切,社保互认互通互联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东莞市政协委员、凤岗镇党委委员熊赟告诉记者,这次大会,她带来了关于莞深社保同城化互认互通互联的建议。
熊赟表示,大会期间,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代表职责,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带到大会上,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谋良策。

▲东莞市政协委员、凤岗镇党委委员熊赟
实施社保同城互认
由于深莞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医保的标准也不同,要实现莞深两地参保人在两地看病可以互相结算、流动人员和退休人员在异地看病报销存在一定阻碍。
熊赟建议,应尽快实施莞深社保同城化互认互通互联,增强参保人参保热情的同时,逐步增强临深片区承接深圳中高层次人才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中高层次人才前来东莞就业创业。
社保关系与诸多公共资源挂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莞市中高层人才引留。熊赟认为,参保关系作为落户、子女入学、购房购车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例如,凤岗镇虽然天然毗邻深圳,在争取深圳人才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形成规模稳定的人才集聚效应,很多深圳中高级人才在企业从深圳迁往临深片区之后,不愿意跟随企业转移来莞就业,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两地公共资源有一定差异,为了享受深圳公共资源,大多选择继续在深圳参保。
为此,熊赟建议实施社保同城化互认,面向临深片区及深圳临莞地区的中高层次人才实施社保参保缴费年限视同互认政策,在积分入学入户、购房购车等方面享受相对同等的待遇。根据持有人才卡类型、技能等级等,设置政策准入门槛和相对应的待遇水平,进一步削弱当前人事关系和社保关系的挂钩关系。与此同时,搭配“是人才,进莞来”系列政策,逐步增强临深片区承接深圳中高层次人才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中高层次人才前来东莞就业创业。
优化医疗保险参保机制
由于莞深医疗保险体制机制不一样,异地看病报销必然有不兼容的地方。熊赟以凤岗镇为例介绍,相较于东莞市区,凤岗镇离深圳市区更近,有部分村(居)民优先选择前往深圳看病就医。在现行政策下,前往深圳门诊就诊行为一般不符合跨市转诊要求,病人本身往往也不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范围内。即使是在深圳住院就医,应深圳医院要求,常常也需自行垫付就医费用。
熊赟建议,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目前,东莞异地就医结算仅接受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她建议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同时创新医保“跨市转诊”机制,赋予村(居)民更大的看病就医自主选择权,提升参保获得感和满足感。
医疗资源制约医保体制机制设计,相比之下在莞参加医疗保险的服务体验有待提升。医保经办流程与医保资源直接挂钩,而东莞医保资源在质和量方面比不上广深,削弱了在莞就业参保、在深居住的两地通勤人员扎根东莞的可持续性。
熊赟建议,优化医疗保险参保机制。近年来,根据各大型线上招聘平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东莞属于年轻毕业生净流入的城市,在可预见的未来,东莞将是又年轻又高素质的城市。这将利好于东莞医保基金收入统筹,有条件设置更具自主选择性的分层分类参保档次,让广大参保人按需参保,既尊重广大参保人的参保意愿,反过来又增强参保人的参保热情,长远来说有利于东莞医保基金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