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全市公办中小学至少建设或完善一间科学类探究实验室,2025年实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3月21日下午,东莞市教育局在松山湖北区学校举行东莞市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全覆盖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全市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路径图和时间表。
会上,同步发布了我市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指引。我市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划分,分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三种。各中小学校可依照建设指引,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版本,进行建设配置。

年内实现公办中小学探究实验室全覆盖
作为2023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以及落实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重要内容,东莞正在全力“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科学类课程探究实验室全覆盖”。
在推进会上,市教育局主任督学罗桂森向全市各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各学校负责人作了动员讲话。罗桂森强调,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如火如荼,新时代科学教育的帷幕已经隆重拉开;全面推进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是推进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保障。全面推进科学教育,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必须走在前面,必须建设全覆盖,必须满足科学教育全要求甚至适度超前。
罗桂森要求,全市各教育管理中心、各公办中小学校要明确目标,在基本标准建设基础上扩容增色。“实现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是指全市各公办普通中学、小学学校至少建设配置一间科学类实验室(或探究实验空间)。未建设的学校,要根据指引,在今年内按标准完成建设;已建设完成的学校,要对照指引并根据本校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需求,进行配置升级。园区、镇(街)、市直属学校,要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确保2023年全市公办中小学至少建设或完善1间科学类探究实验室,2025年实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

实现管理、应用、研究与评价全覆盖
为确保实验室建设的实施落地,罗桂森也提出了包括加强镇街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分类推进、强化实验室管理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与应用“两手抓”等四项强化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指引中,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市中小学校实际,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划分,分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三种。各中小学校可以依照建设指引,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版本,进行建设配置,遵循“全面科学、均衡优质、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或完善升级科学类探究实验室。

有了实验室,还要有人才。东莞提出,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各级各类学校,将以实验室建设全覆盖为契机,进一步选优配强教育装备建设及应用的行政干部,负责科学类实验室及其他教育装备的建设、配置、管理、应用、研究、评价等工作,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装备建设应用人才保障。
建设后的应用,东莞也有所考虑。东莞要求,在推动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全覆盖的同时,也要加强科学类探究实验室的管理、应用、研究与评价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保障实验教学条件,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

【关注】
实验室分“标适高”三个标准,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赋能
会上,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中心“实验室研究、建设与应用”项目负责人解读《东莞市普通中小学科学类实验室建设指引》。市教育局依据国家、省的标准,结合东莞实际,制定了建设标准指引,推出了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三个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指引。该指引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45种科学类实验室或器材场室的配置清单,为全市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三年,将全面“推进全市公民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带动新一轮教师素质提升和学校办学大发展。
在推动实验室的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全覆盖的同时,也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应用、研究与评价的全覆盖。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让科学类探究实验室不只是一个个物件,要让它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生培育探究精神的土㚂,播下创新种子的平台,点亮智慧之光的火焰。
标配版:是为满足科学类课程实施的基本实验要求,必须配置的基本教学设施设备及实验仪器清单。
适配版:是在建设了标配版的前提下,作为有条件的学校选择的更高要求的配置清单。
高配版:即创客类探究实验空间。是作为推进我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提出的建设参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