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 | 揭露医护人员容易遇到的5类骗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诈骗手段不断出新花样,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受骗案件也屡屡发生,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的财产安全。

记者从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获悉,为增强我市医务工作者对各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该局整理了医护人员容易遇到的5类骗局,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揭露诈骗套路、提炼防范要点等,切实提高医务工作者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1.投资理财

案例一

2023年1月,黄护士在小区加入一个炒股群,通过介绍下载一款叫某某证券的软件,操作投资,7天后发现提现不了,共计损失65万元。

案例二

2023年1月,廖医生在医院认识一名男子,对方主动加其QQ,通过后,该男子自称是做证券股票交易的,有内部消息,保证能赚到钱,但是他不方便亲自操作,该男子让其按他的指示炒股运作,然后在QQ里发了二维码图片,让其扫码下载某某证券APP,廖医生下载注册后,就在APP客服提供的银行卡号内充值投资,在对方引导下共转账五笔,共计损失25万元。

2.网络购物

案例一

2023年4月,杨护士通过朋友向其推荐的陌生人微信购买了一张演出票,购买完第二天就收到通知取消了,于是杨护士就联系对方想要退钱,对方称退款需要过几天。几天后杨护士再次询问对方是否能退款,对方称下个星期就给退款,随后杨护士和朋友说明了这件事,朋友表示其会询问对方的,直到2023年05月,在其朋友建议下才报警,被骗2680元。

案例二

2023年4月,陈护士刷微博时看到一帖子出售周姓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就去微博私信对方了,对方发了个银行账户给让其转钱过去,第一笔转了1060元过去,对方称没有备注,需要再转一次,原本这次转的钱会退回,陈护士就转了第二次1060元过去,后对方说票激活需要再转3388元,陈护士就觉得不对劲,发现被骗,遂报警,被骗2120元。

3.冒充客服

案例一

2023年2月,温医生称其被一自称京东客服的陌生人以其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的利率高于国家的利率会影响个人借贷征信为由,被诈骗了26万元。

案例二

2023年5月,钟护士在家中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抖音的工作人员,说其开通了一个抖音的电商会员,该会员将会进行扣费,要求其按照操作去做才能取消,钟护士听信了对方,按照对方的指引通过网银转账给对方指定的账号转账,被骗6100元。

案例三

2023年1月,梁护士在家中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为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其快递丢失要赔偿给其为由要求添加QQ,添加QQ后,对方又以赔偿需证明退款银行账户为由对其实施诈骗。梁护士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经自己的建设银行卡转账到对方农业银行账户、农业银行账户、建设银行账户、建设银行账户,共计被骗5万余元。

4.木马、钓鱼网站

案例

2023年5月,董护士称在家中收到一条ETC卡需要认证的短信,其点开短信链接进行操作,显示标题是“ETC速通卡”,她信以为真随后在该网址上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及验证码后银行卡被扣款11172.82元,被骗1万余元。

5.冒充公检法

案例

2023年2月,漆护士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湖南邵阳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对方说其涉及某宗案件,需要到他们那边的派出所接受调查,还告诉她,不来的话会叫当地派出所派车去逮捕她。被恐吓后漆护士就按对方所说的去做,添加了对方QQ,随后又按他们的操作一共转账16笔钱给对方,共计损失4万余元。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表示,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诈骗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绝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果遇到需要付款、转账,索要验证码或密码之类的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再三确认,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