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约之前,
会要求劳动者先进行体检。
近日,
厦门一名幼师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产检结果被人举报
幼师遭解聘
2025年5月,厦门海沧区教育局某幼儿园的林芳(化名)被举报“患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遭解聘,举报材料是林芳产检基因检测报告。
为林芳做招聘体检的医院证实,其3次体检结果均未检出贫血。经血液科医生诊断,其为无症状“地贫”基因携带者,而非患者。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溶血性疾病,因最早在地中海沿岸发现,故称“地中海贫血”。作为一种全球分布最广、累及人群最多的遗传性单基因病,地贫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据《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2020)》数据显示,我国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约有30万人,地贫基因携带者高达3000万人。
林芳的遭遇并非个例。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多位求职者因产前查出携带“地贫”基因最终被拒聘。
2023年3月,厦门的求职者林立(化名)报考了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但是在入职体检时,因为如实报告了自己是“地贫”基因携带者,被思明区教育局以“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为由,拒绝录用。她不理解,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完全不影响工作,为什么仅仅因为一个基因,就被宣判为“不合格”?
林立的女儿周岁体检时也查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想到女儿长大后也要面临求职,林立决定做点什么。她以“就业歧视”为由起诉了当地教育部门,“在起诉时律师跟我们说,这场官司很难赢,但我们仍然要打这场官司。”林立说,她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这个群体,也期待有一天自己能够真正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体检标准该修改吗?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于2005年颁布,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6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展,有观点认为,体检标准也到了该重新“体检”的时候。
半月谈记者查询多家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发现,公务员体检标准几乎成为这些单位录用体检的标配。患有地中海贫血症、桥本甲状腺炎、多囊肾等慢性疾病的考生会在体检中被刷。

一位国有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作为地方单位,没有能力专门定制体检标准,上级部门将公务员体检标准作为参照,下级部门一般也会“保持一致”。
在此背景下,一些患有慢病的考生通过“瞒报”“检前服药”等方式“上岸”,带来不公平。在社交平台上,有博主教授慢病患者如何“骗”过入职体检,甚至兜售“保健品”,存在欺诈风险。
当然,一些任职岗位存在其社会特殊性,擅自变更标准可能存在隐性风险。“比如老师这个群体,他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他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某些时候比公务员还要大。”某地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发生地震或其他突发状况时,老师要第一时间保护和疏散学生,“如果某些慢性疾病在突发状态下出现应激反应,这一班级的学生要指望谁呢?”
媒体评论:
因产检基因检测被解聘
对女性求职者欠公平
新京报:
是对其个人奋斗价值的否定
亦违背“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
不只是海沧区,许多地方的事业单位、国企等机构的体检标准都是对标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的规定,这就导致了林芳的遭遇很可能不是个案。
这种歧视带来的伤害,不但指向个体,也波及社会。对林芳们而言,多年的职业准备、过关斩将的考试成绩,最终抵不过一张基因检测报告,这既是对其个人奋斗价值的否定,更违背了就业促进法中“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
澎湃新闻:
因产检基因检测被解聘
对女性求职者欠公平
把“地贫”基因携带者视为体检不合格,从标准本身来说,携带“地贫”基因,并不影响本人工作、生活,也不会传染给他人,因为携带“地贫”基因就拒聘,是对“地贫”基因携带者的歧视,影响他们的公平求职、就业。
而对一些女性求职者来说,为消除被发现是“地贫”基因携带者而求职被拒的风险,在产检时不做筛查“地贫”基因的检测。
这显然对女性求职者不太公平。假如当地要做到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那就要在体检时,全部要求做基因检测,而不是选择性对待做过基因检测的求职者。
红星新闻:
将问题完全“甩锅”给规定
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残忍
既然招聘体检没有发现问题,那该名教师就不存在故意隐瞒的问题,而无症状“地贫”基因携带者在医学界也不被视为患者,并不直接违反相关规定。解聘或许可以将问题完全“甩锅”给规定,可是这对于具体的教师来说,实在是一种残忍。
面对举报,教育局需要做的是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而不是因为害怕引发纠纷,就轻率地牺牲个别老师的权益去平息争议。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