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松桃的一处现代化玩具厂区内,工人们正专注地组装着即将发往东莞的潮流玩具。他们中,有曾在老家务农的妇女,也有从沿海返乡的技工,如今都在家门口找到了新的就业跑道。自2021年东莞与松桃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一座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就业1.3万余人的玩具产业新城在武陵山区快速崛起,“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的合作模式,正为这片土地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

筑巢引凤:服务链托起“东莞速度”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吹拂苗乡大地。东莞虎门组团与松桃结对之初,面对的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基础空白的现实困境。
彼时,经一广东客商“牵线搭桥”,松桃与东莞厚街镇的乐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结缘。“当时,乐嘉开出条件,只要能招满600名工人,就到松桃建立玩具生产线。”松桃自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石绍军介绍说,返乡后,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掀起招工热潮,“我们县有70多万人口,短短一个星期,报名登记1200多人,远超对方需求。”

当年,企业迅速落地,创造了贵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43天的协作速度,成为铜仁“轻装快跑”“拎包入住”的招商样板,也是松桃首家外贸玩具制造商,助力铜仁突破超亿元产业新领域。
另一方面通过“筑巢引凤”新建厂房,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8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及6700万元财政衔接补助资金,订单式新建标准厂房3栋(3万余平方米),改造厂房1万平方米。在28个乡镇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立乡镇玩具微工厂,成功承接乐嘉、巧积等企业及上下游配套项目,让易地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建链成群:产业链打通“任督二脉”
走进乐嘉文创的生产车间,注塑机的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在为最新款的动漫手办进行最后质检。这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天能产出数万件精致潮玩。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紧抓东西部协作好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及本地发展实际,实施以贵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松桃巧积玩具有限公司为中心,把用工灵活、方便易学的生产环节延伸到乡村,建设乡镇微工厂,形成“一支多点”玩具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贵州最大的“玩具梦工厂”,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立足“玩具之城”定位,聚焦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体系,推动玩具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两地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重点发展塑胶、绒毛类静态、电动、拼装等各类玩具;持续对接优质资源,招引模具、彩印、包装等配套产业,打通原材料、辅料供应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原材料质量。通过主要领导带头招商等举措,成功引进贵州耀盛塑胶制品、发展纸品等上下游企业,模具产业招引工作稳步推进。

据介绍,两地聚焦产才融合,围绕玩具产业集群还创新实施“莞孵松才”人才培育模式,订单式培育文创产业设计、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已定向培育3500余名玩具文创领域专业人才,为产业强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共享共赢:利益链编织“幸福网络”
傍晚,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隔壁的“四点半课堂”传来琅琅书声,孩子们在老师辅导下完成作业,等待父母下班。
这种“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场景,已成为松桃乡村振兴的新风景。通过创新“总部+微工厂”模式,全县建成88个乡村生产点,让留守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每月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脱贫户刘桂花笑着说。

据了解,贵州乐嘉文创公司每年投入近20万元,专门腾出两间房作为学习活动场所和餐厅,聘请教师和厨师免费为员工子女辅导作业、提供晚餐,有效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员工归属感。
目前,全县已承接乐嘉、巧积等10余家劳动密集型玩具企业落户,6000余个家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松桃,这条日益坚固的利益链,正将发展成果精准滴灌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从机器轰鸣的东莞工厂到青山环抱的松桃车间,从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到安居乐业的产业工人,东西部协作正在书写着新的发展叙事。在这里,产业转移已从简单的空间位移发展成协作理念的深度交融。这条从东莞延伸而来的产业链,如今已深深扎根于苗乡的日常生活里,成为连接山海、托起千家万户的坚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