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污水凼”,变成环境优美的契爷石水库湿地公园,吸引众多市民群众散步、晨练,人水相依,诗情画意。近年来,除了原有的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外,清溪镇还相继建成多个主题公园,串联起一片片绿色风景,勾勒出“最美小镇”的轮廓,让清溪更加生机盎然、充满魅力。
这是清溪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清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民生所需、顺民心所向、借民众之力,动员全镇一切力量,全面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并与乡村振兴、环境污染治理、品质提升、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创新等中心工作一体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荣膺“全国重点镇”“中国最美小镇”“中国最宜居城镇”“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如今的清溪,天更蓝、水更清,更加宜居宜业。“管理规范了,占道经营消失了,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舒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清溪市民刘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6月,清溪举行“2020森林麒麟动漫季”系列文旅活动
全域创建
形成整体联动工作格局
走在清溪,随处可见大街小巷变得更整洁干净,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区、热闹的农贸市场,还是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都有很大改观。而随着水污染治理的深入推进,该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也初步显现。
是什么原因让清溪的城市环境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近年来,清溪高位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着眼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全程创建,坚持协调联动,聚焦重点难点,突出短板弱项,坚持面、线、点相结合,形成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文明创建格局。
该镇强化督导保障,把督导考评作为落实工作责任、整改任务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媒体巡查曝光工作专班,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各职能部门、各村(社区)进行暗访,并以文明创建“曝光台”视频短片的形式,在镇党委会上给予公开曝光。同时,以整改工作台账和整改工作微信群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每个问题的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间,督促各部门、村(社区)进行逐一整改,立行立改。此外,督导考评组每两周对各村(社区)和相关文明创建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考评打分,督导考评结果将报送镇委镇政府,排名后3名且没有达到合格分80分的责任部门、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按规定要在党委会上进行检讨发言。
该镇狠抓氛围深发动,坚持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相结合、相促进,在清溪电视台、《清溪》报、“最美清溪”微信公众号分别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文明创建相关工作。今年,该镇精心制作精神文明创建有关宣传片在不同媒介滚动播放,并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播放,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把政府各部门、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固定电话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彩铃统一设置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提示音。结合宣传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宣传覆盖面,在高速出入口、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客运站、商超等地,学校、医院及镇各单位、各村(社区)设置公益宣传。精心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阵地,如核心价值观车间、大王山核心价值观公园等。重点打造“国旗一条街”,在主干道两旁悬挂五星红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全民参与
打造文明实践“清溪方阵”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清溪以系统化思维整体性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21个站的建设,打造文明实践“清溪方阵”,以全民视角动员群众全面参与。
据介绍,自今年4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清溪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文明实践“清溪方阵”已形成,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统筹全镇文明实践的指导培训、活动组织,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个,实现21个村(社区)全覆盖。其中,清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选址该镇文化服务中心大楼,与市文化馆清溪分馆整合使用,按照“十二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并配有2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日常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及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记者采访的时候,市民刘小姐正带着孩子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亲子教育活动,她高兴地说:“自从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家活动有了场地,还能经常带着家人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从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文明素养。”
据介绍,清溪坚持群众视角,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与精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使文明实践中心(站)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其中,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五大平台”服务和志愿服务,即统筹运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体育服务平台,开展道德讲堂、理论宣讲会、青少年教育、妇幼教育、普法教育、国防教育、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截至目前,该镇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数30701人;共开展了73次宣讲和培训、27场趣味周末活动、17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
接下来,清溪将坚持效果导向,注重融合,挖掘特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文明服务滋润群众心田,让文明之花真正落地生根。#p#分页标题#e#

■日新月异的清溪
示范带动 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一个榜样就是一座高地,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清溪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通过树立典型和标杆,示范带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清溪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标兵)村、文明(标兵)单位的推荐申报及创建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和市民参加“东莞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推动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学模范、做好人”的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同时,组建成立镇“东莞好人宣讲团”,并持续深入开展“学身边好人、讲好人故事”宣讲活动,并完成组建“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清溪镇文明风尚分队,持续深入开展“传递好人精神,共建好人之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该镇把建设“友善企业”作为建设“友善之城”的重要举措,精心挑选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群光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裕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富利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镇内四家规模效益好、社会影响大、创建有基础的优秀企业作为“友善企业”创建工作的试点企业。通过打造4个“友善企业”示范点,扩大综合示范效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友善企业”建设工作。
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清溪也树立了一批标杆。清溪中心市场是全镇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的综合农贸市场,但同时也是环境卫生秩序最差、群众投诉最多的市场。为此,该镇成立了专项行动队,对中心市场及其周边开展一个多月的“刮骨疗伤”式整治,将昔日“龙须沟”打造成全镇文明创建的“新标杆”。如今,该中心市场及周边道路的市容秩序、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卫生秩序等方面实现明显改变和提升,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该镇以中心市场为样板标杆,示范带动全镇其余12个村(社区)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全面解决市场内及市场周边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和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
提升品质 让城市更加干净有序
清凤路的多个绿化带中,矗立着一个个红黄相间的牌子,最上面是“最美清溪”的图案,印有清溪镇标志性的群鹿、禾雀花图案,底部是图案和标语“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这是清溪创新竖立的“路长制+管养公司”公示牌,以此加强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完善道路管养措施,提升道路管养水平。
“路长制+管养公司”模式是清溪创新精细化管理的其中一个手段。该镇深入创建“16+2”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聚富路、清林路等道路实施景观升级改造,在一些路段推行“智慧停车”,完成多个“彩色林”建设。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清溪以“行走”模式强化市容环境治理,坚持常态化开展“洁净城市日、河湖保洁日、爱卫行动日”暨“行走清溪”活动,通过“行走”模式,边走边看,边看边议,立行立改;建立“30分钟垃圾处理机制”,即在行走过程中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或群众反映的问题,环卫作业公司必须在30分钟内处理完毕。以“所长制”优化公厕管理,在全镇新的21所公厕启动“所长制”工作模式,按照检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步工作法,坚持周检查、月评价制度。同时将卫生间保洁员姓名、照片、监督电话于卫生间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强化保洁员责任意识。以“巷长制”深化背街后巷治理,整合梳理各村街巷坑塘,设置巷长和监督员,“总街巷长”由各村(社区)党工委书记担任,巷长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或热心群众担任。通过“巷长制”及时劝导和制止村民乱扔乱倒、乱摆乱放行为,及时清理街巷内垃圾废物,背街后巷的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清溪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与长远保护各项工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进一步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该镇针对“散乱污”企业和涉水企业整治,在全市首创“双随机”生态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制度,组建“双随机”联合执法队、巡查督导队,强化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建设运行清溪水污染精准治理实时APP管理平台和石马河流域一体化管控平台两个实时监管平台,强化生态环境精准监管。通过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清溪镇内43条河涌河道环境持续向好。
在多措并举下,清溪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有序、安全,城市品质和形象明显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为民惠民 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以人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清溪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以赴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清溪切实做好低保、养老、临时救济、就业补贴等各类保障救济工作。推动清溪中学2020年恢复高中办学,推进公办学校“扩建扩班”,推进优质学校“引进工程”,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今年已经开学,正加快华中师大附属东莞高级中学、燕英实验学校(由北大附中创建、运营及管理)建设。优化改善医疗资源,加强与民营资本合作,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项目。
清溪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梳理和简化工作流程,实现窗口办理与网上办理、自助办理相结合,减少群众办事跑动次数。目前,该中心多个事项办理流程缩短了办结时限。推进政务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强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功能。
该镇创新基层治理,全力建设党建引领、指挥调度、力量统筹、源头治理、协同共治“五大创新体系”,推动全镇社会治理实现创建新格局、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营建新模式、开创新局面“五大工作目标”,打造党统一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的“清溪样本”。该镇开展罗马村和土桥村、三中村、上元村等试点创建工作,总结提炼经验并在全镇推广实施。其中,创建罗马村和土桥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村,扎实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建设;创建三中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宜居建设试点村,创建1个4A森林公园,打造2个亮点村小组,整治3个重点园区,优化4条精品道路;创建上元村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试点村,以4个村小组为创建工作的重点,构建党的引领直达最基层、指挥调度直通最基层、矛盾化解直到最基层、村民自治直至最基层、协同共治直抵最基层的工作机制。#p#分页标题#e#
清溪还大力打造多个惠民工程,加快建设铁场村美丽乡村暨乡村旅游区精品建设工程、长山头村和罗马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大埔村和大利村都市精品农业示范点。同时,精心打造了契爷石湿地公园、三星休闲公园、清溪水治理项目、金龙工业区和中心市场周边环境整治等多个民心工程,极大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典型推介
清溪土桥获评“全国文明村”
道路宽阔、干净整洁,车水马龙、文明礼让,璀璨夜景、流光溢彩……漫步清溪镇土桥村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文明的光彩,人们时时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巨大变化。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文明乡风凝聚起发展力量,推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村容村貌改善、城市功能完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乡村振兴,在今年获评为“全国文明村”。
土桥村拥有珍贵的红色文化历史,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早在1938年,土桥村就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并建立党支部,是东莞最早建立的党支部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仅有300多人的小山村,就有3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6人参加了“东纵”“边纵”或“两广纵队”,9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该村以弘扬红色文化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两大抓手,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努力探索符合土桥实际的发展路径,努力把土桥建设成为城市与乡村相得益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发展与共享互促共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先进村。该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三个休闲公园,成为村民和广大外来务工者开展文娱和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
如今的土桥,厂房林立、环境优美、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土桥村呈现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2019年村组两级总收入达4999万元,同比增加1004万元,增幅25.1%;纯收入达3522万元,同比增加1090万元,增幅44.8%。
近年来,土桥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村”“东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莞市特色党建示范村”“东莞市基层文化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文字:李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