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特朗普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拯救阿根廷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来访的阿根廷总统米莱举行会谈。特朗普表态支持米莱连任,并公开警告称美国对阿根廷的经济援助取决于米莱能否继续执政。特朗普政府此前已经承诺提供200亿美元来支撑阿根廷陷入困境的经济,但他的支持未能安抚市场,也未能帮助米莱在10月26日中期选举前提升民意支持率。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实践教授里卡多·豪斯曼在《纽约时报》刊文称,特朗普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拯救阿根廷。

以下是凤凰网“天下事”的全文编译:

10月26日阿根廷举行中期选举之际,核心议题十分明确:民众是否希望一劳永逸地稳定本国经济?

阿根廷的经济未来,取决于选民能否拿出政治决心——是支持总统哈维尔・米莱的原执政联盟及其改革计划,还是选择倒退,让承诺增加开支、允许债务违约的反对党掌权。

经济稳定一直是阿根廷最难以实现的梦想。八十多年来,这个国家不断陷入危机,深陷赤字、通货膨胀和希望破灭的恶性循环。历届政府都曾试图恢复经济秩序,却屡屡失败。这并非因为缺乏努力,而是因为必要的改革从未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未能让民众建立起对经济的信心。

阿根廷长期以来的弱点在于财政纪律的缺失。政客们往往会超支,发行无可靠偿还能力的债务,通过印钞填补差额,随后又(或明或暗地)依靠通胀与债务违约,抵消其所发行货币与债务的价值。通常的情形是:赤字导致债务增长,市场对债务利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债务增长更快,直到超过政府的偿债能力。结果就是恐慌、恶性通货膨胀和债务违约。

近代以来,阿根廷曾两次尝试跳出这一困局——两次努力均大胆且前景可期,最终却都功亏一篑。

20世纪90年代初,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和财政部长多明戈·卡瓦洛推出了“兑换计划”,将比索与美元以1:1的汇率挂钩,大幅削减开支、推动贸易自由化,并实施广泛的金融改革。汇率挂钩的目的是防止政府通过印钞填补赤字,每发行1比索,都必须有1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撑。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阿根廷通胀消失,经济恢复增长。

但到了90年代末,阿根廷遭遇多重冲击,包括美元升值与农产品价格暴跌,这导致比索出现高估,而政府无法调整汇率的弊端也随之显现。随着阿根廷赤字扩大,市场信心进一步丧失。2001年,这套体系彻底崩溃,阿根廷陷入债务违约、货币贬值与政治动荡之中。

第二次尝试始于2015年,由亲市场的商人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主导。他放弃了僵化的美元挂钩机制,让比索在外汇市场自由浮动;未采取紧缩措施,而是选择逐步削减开支,希望通过持续的政治支持提升政府公信力。

市场最初对此表示认可,但随着时间推移,认为改革力度过于温和——尤其是在马克里未能降低赤字之后。2018年,阿根廷开始出现资本外逃。马克里转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款,以获取市场不愿提供的资金。2019年党内初选显示,马克里那些挥霍无度的前任可能重新掌权,市场信心彻底崩塌,阿根廷再次陷入危机。

四年后,受够了通胀与衰退的阿根廷民众投票支持变革,将自由意志主义经济学家、自称 “无政府资本主义者” 的米莱推上总统之位。2023年12月就职时,米莱承诺终结阿根廷长期的财政混乱。他的改革方案既包括大幅削减开支,也涵盖放松监管、私有化等结构性改革,但仍保留了对阿根廷民众资金出境的限制。

美媒:特朗普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拯救阿根廷

米莱的改革最初带来了出人意料的快速复苏:通胀率从2023年12月的三位数降至今年 8 月的约 30%。今年4月,阿根廷政府还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亿美元的贷款,并借此取消了对比索与美元兑换的限制。

一时间,阿根廷似乎真的有望打破经济循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仅为米莱政府提供了关键的外汇储备,更相当于对其改革计划投下信任票,推动阿根廷债券价格上涨,融资成本随之降低。

但近期两场政治风波扭转了局势。首先是米莱的妹妹兼核心顾问卡琳娜・米莱卷入贪腐指控,让外界对总统所承诺的“全新廉洁政治” 产生质疑;随后,在阿根廷最大省份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上月选举中,米莱阵营失利。这两件事叠加,引发了一系列疑问:若米莱的执政地位动摇,他还能推进改革议程吗?国会会配合他的改革模式吗?反对党若重新掌权,是否会废除他的改革措施?

这些疑虑至关重要。未来几年,阿根廷必须偿还超过45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包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超过150亿美元的债务。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能够以合理的利率从全球资本市场借款——这种能力取决于信誉。如果没有信誉,市场只愿意以过高的利率放贷,这将把阿根廷推向它所希望避免的违约。

这是一个典型的陷阱,经济学家称之为多重均衡陷阱:当投资者感到乐观时,他们愿意以低息贷款,这会压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持低息债务水平,从而证实他们最初的希望。相反,如果他们变得悲观,他们会要求高风险溢价,导致利率飙升,从而抑制投资,提高公共债务成本,最终证明他们对危机的担忧是合理的。

上周,美国政府承诺与阿根廷进行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实际上是一笔短期贷款。此举呼应了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的马里奥·德拉吉在2012年欧元危机最严重时期发出的誓言,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德拉吉的言论,加上其可信的机构权力,改变了预期,使得利率在没有动用任何欧元的情况下下降。对周二到访白宫的米莱而言,特朗普政府的这笔援助,已是他所能期待的、最接近德拉吉式信誉保障的方案。

然而,此类外部援助对一个国家的支撑作用终究有限。真正关键的是,这种支持能否同时渗透到市场与政治层面,推动阿根廷进入“信用良性循环”。米莱已展现出对财政纪律的坚守,以及对国家货币供应的负责任管理。但归根结底,阿根廷民众需要形成政治共识:稳定并非某个政党的口号,而是经济增长的基石。

10月26日的核心问题在于,阿根廷民众能否向自身、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无论需要付出何种代价,阿根廷已准备好摆脱旧习,将国家未来锚定在对“稳定”的坚定承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