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谱》记述:“广南清溪镇之三五十里,土中出石,巉岩险怪。一种色甚清润,扣之声韵清越;一种色白。顷年苏仲恭家置几案间,有七八块,甚奇巧。此石所产相邻,青色绿色尤奇于他处。”清代蒲松龄在其《家政内编》“石谱”篇中记载:清溪,出广南。亦巉岩,扣之清越。一色白,尤奇。中华奇石网载:清溪石,产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一带。

《云林石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石谱,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矿物学家杜绾,问世一千多年仍然是学术界公认的最具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奇石学巨著。这样一部巨著,居然提到了位于广东东莞一隅的清溪镇,提到了清溪石。这是一种怎样的石头,竟有如此魔力?它到底奇在何处又埋藏在哪里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
《云林石谱》中记载:“广南清溪镇之三五十里,土中出石,巉岩险怪。”根据这一线索,麒麟仔来到最有可能藏有奇石的清溪森林公园寻找清溪石。从清溪湖分路,一路往爆石山,一路去黄茅田。经过对山石初步考察,麒麟仔发现爆石山方向岩性以砂页岩为主,而黄茅田方向的山石则多为混合花岗岩类,部分为花岗岩。砂页岩色白,而花岗岩则多为青绿色,这正符合《云林石谱》中提到的清溪石“一种色甚清润,扣之声韵清越;一种色白”的特点。而爆石山与黄茅田隔山相望,又符合了“此石所产相邻”的位置特征。

然而在荒山野岭寻找奇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麒麟仔沿往黄茅田的游步道攀登而上,路边一侧的土丘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层里夹杂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不过,这些石头看上去与普通石块实在没有什么区别,更不见其有什么奇妙之处。直到“东莞天池”,才看到大坝出水口旁的山石像水晶柱体一样排列整齐,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可惜这也只是普通的页岩石。麒麟仔又沿杨桥坑山涧溯流而上,一路仔细翻找山涧里的石头,希望能有所发现,但最终一无所获。

搜遍网络不见“芳容”
此次寻找,麒麟仔无功而返,看来,现在是很难再寻清溪石的踪影了。于是沉浸于网络,希望能在网上找到清溪石的图片,一睹其“芳容”。然而,事与愿违。麒麟仔搜遍网络,但只在“搜艺搜”、中华奇石网、中华奇石论坛等网站中查到一些关于清溪石的文字介绍,而且大都是转载的《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内容,图片则一张也没有。通过网络了解到,《云林石谱》全书约14000余字,记载名石共116种,记载奇石的产地广达当时的82个州、府、军、县和地区。清溪石记载在其上卷中。麒麟仔又查询了中华奇石论坛中的“石种档案”,发现属于广东的奇石列举了英石、潮州蜡石、孔雀石、花都菊花石、端石、清溪石等17种。

《云林石谱》记载116种名石,“石种档案”列举的17种广东奇石,清溪石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清溪石在中华观赏石中的地位。
苦寻十年难寻其踪
多年潜心搜集奇石异木的铁松村民李官雄告诉麒麟仔,十余年前,他曾听本村的老人谈起过清溪石,后又通过网络了解了清溪石,便一直致力寻找,但都无果。他还说,曾听朋友说在上元河中发现过一块晶莹碧绿的奇石,很有可能就是“色甚清润”的清溪石,可惜他本人没有见到实物,后来也不知其所踪。

李官雄凭着多年寻找奇石异木的经验,认为只有在银瓶山区才有可能产奇石,而前面所讲的“晶莹碧绿的奇石”,也正好是在发源于银瓶山的密珠河的下游发现的。李官雄还认为,奇石不比得其他易腐败的生物,它可以历经千年不坏。既然史志中有记载,清溪石不可能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消失,只要潜心去寻找就一定会有收获。当然,要找到神秘的清溪石,除了需要运气之外,还要一双“知识慧眼”。读者朋友们,如果您见过清溪石,或者了解有关清溪石的线索,欢迎您向麒麟仔提供,我们期待着与您一起解开清溪石之迷。
